在职研究生教育网>论文中心>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比较

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比较

作者:本站来源:作者-洋洋上传时间:2014-12-24 09:08:34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四个方面设计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于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考核的指标体系。由于不同学者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经济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四个方面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经济竞争力F1。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地均GDP、非农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财政支出。


社会发展竞争力F2。科教投入、图书馆藏书数、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每十万人拥有病床数。


基础设施竞争力F3。万人公交车辆、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人均用电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对外开放竞争力F4。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占GDP比重、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经济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经济均量、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四个方面。评价指标包括: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地均GDP、非农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财政支出。


社会发展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主要从科教,医疗卫生,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测度,评价指标包括:科教投入、图书馆藏书数、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每十万人拥有病床数。基础设施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是指城市交通设施的发达程度及通讯、供电、供水等设施情况。


对外开放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是指城市和群外区域之间的经济来往。评价指标包括: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占GDP比重、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


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共有46个城市,其中地级城市41个,副部级城市1个,另外有4个非地级城市。本文所说的主要城市是除武汉城市圈的天门,仙桃和潜江,以及中原城市群的济源四个非地级城市之外其它42个城市。本研究根据上述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并利用spss软件,通过《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获得的2008年基础数据,计算得到了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得分(见表2)。


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比较


(一)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

城市群发展实践表明,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基于中心城市的形成,然后是中心城市向外扩散辐射,再其后才是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可见,带动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发展。因此,在比较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时,有必要单独分析中部地区城市群中心城市竞争力。表3列示了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得分排名。


从综合竞争力看,武汉市综合竞争得分远高于其它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第一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次是郑州市、太原市和长沙市综合竞争力居中,排名靠后的是合肥市和南昌市,其中南昌市排在6个中心城市最末。


从分类竞争力来看,武汉市各单项竞争力均居首位;郑州市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竞争力较强,排第二位,而对外开放竞争力偏弱,排名倒数第一;长沙市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第五,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竞争力二个单项竞争力均排名第三,居中等水平;合肥市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靠后,其基础设施竞争力处于末位,对外开放竞争力排名第三;太原市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竞争力较强,排名第二,而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排名倒数第二;南昌市在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中,各个单项竞争力排名均靠后,竞争力较弱。


(二)非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

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中,除中心城市外,共有36个主要地级城市,表4列示了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在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皖江城市带有3个城市,分别为:铜陵、马鞍山、芜湖;中原城市群、太原城市圈分别有2个城市,即洛阳、焦作和阳泉、晋中;其它城市群分别只有一个城市进入前10位。


在经济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皖江城市带有3个城市,分别为:马鞍山、芜湖、铜陵,中原城市群有洛阳、焦作、新乡、平顶山4个城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分别只有株洲和鹰潭各一个城市进入,而太原城市圈没有进入前10位的城市。


从社会发展竞争力来看,中原城市群的洛阳和新乡、皖江城市带的铜陵和芜湖、长株潭城市群的益阳和株洲分别进入前10位;社会发展竞争力在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中居首位的太原城市圈,优势明显,该城市圈有晋中、阳泉、吕梁、忻州4个城市的社会发展竞争力排名进入前10位。


从基础设施竞争力来看,尽管皖江城市带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名靠后,但其有3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竞争力进入前10位,它们分别是马鞍山、铜陵和芜湖。武汉城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分别有2个城市排名进入前10位;其它城市群则仅有一个城市排名进入前10位。


从对外开放竞争力来看,皖江城市带有铜陵、芜湖、马鞍山3个城市对外开放竞争力排名位居前10位,环鄱阳湖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各有2个城市排名进入前10位,武汉城市圈仅有一个城市排名进入前10位,而太原城市圈则没有城市排名进入前10位。


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聚类分析


为了对中部城市群主要城市在中部地区的竞争地位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在上述评价和比较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城市群主要城市竞争力得分值,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见表5),中部地区六大城市群42个主要城市的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根据竞争力强弱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类: 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竞争力一般的城市、竞争力较弱的城市。


第一类: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在2分以上。它们是中部地区6大城市群中处于核心地位的6个中心城市,6个个中心城市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对外开放等分类竞争力还是综合竞争力,都高于其它非中心城市,这样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二类: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为正。包括洛阳、芜湖、马鞍山、铜陵、焦作、阳泉、晋中7个城市;其中,中原城市群有两个城市,皖江城市带3个城市,太原城市圈有4个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有1个城市。这6个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相对其它非中心城市来说经济竞争力较强,人均GDP达20000元以上,马鞍山市更是高达41792元,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总体竞争力较强(见图1)。


第三类:竞争力一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为负,但在负1和0之间。包括新乡、黄石、鄂州、株洲、湘潭、景德镇、鹰潭、平顶山8个城市。其中,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带各有2个城市。


第四类:竞争力较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在负1分以下。包括开封、许昌、忻州、吕梁、孝感、黄冈、咸宁、安庆、滁州、巢湖、池州、宣城、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九江、上饶、抚州、漯河21个城市。其中中原城市群有开封、许昌2个城市,武汉城市圈有孝感、黄冈和咸宁3个城市,长株潭城市群有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和娄底4个城市,皖江城市带有安庆、滁州、巢湖、池州和宣城5个城市,太原城市圈有忻州和吕梁2个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有九江、上饶和抚州3个城市。这些城市尤其是开封、忻州、孝感、咸宁、滁州、巢湖、池州、宣城、抚州,各项竞争力指标均远低于中部城市群城市的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有志主编.中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肖安民主编.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推荐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所属院校 学制 学费 上课地点 报名时间
更多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