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体制;民族区域自治
作者:本站来源:作者-洋洋上传时间:2015-03-03 10:22:37
[摘 要]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对于如何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世界各国推行各具特点的战略。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自然对提升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促进我们的科技的长足发展。科技成果和国际贸易良好的结合,对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1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
2011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受后金融危机和国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之我国各种成本要素的增加,对外贸易受到一定的抑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不仅使得全球消费需求锐减,国家贸易增长速度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并且促使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企图让危机转嫁给其他贸易国,让本来糟糕的贸易环境更加雪上加霜。
全球贸易信息系统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已公布2009年全年外贸数据的71个主要贸易国(地区)中,有59个国家(地区)的出口对我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强,其中德国等33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逆势增长,美国、日本等26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出口降幅远远小于其出口总体降幅。2009年,欧盟、美国和日本总体出口分别下降20.6%、17.9%和25.8%,但对我国的出口仅分别下降1.5%、0.2%和12.3%,我国在抑制其出口快速下滑中作用明显,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对我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分别为7.4%、6.6%和18.9%,较2008年分别大幅提升1.4、1.2和2.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所占比例过大,严重依靠贸易驱动经济增长,这就说明我国的经济形势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明显,承受着国际大背景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
据世贸组织(WTO)有关资料,2009年世界贸易额下降了12%,创下了1945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为1982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这对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中国来说是个十分沉重的打击。随着金融危机远去,各国政府重振市场信心,努力复苏经济,从201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国际贸易正逐步复苏,我国对外贸易情况也出现良好发展。但对于国际贸易接下来的发展,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世界经济不可能一直处于低谷,总会再次经历复苏和繁荣,而与之相伴的国际贸易同样也不会停滞不前,必将走向下一个繁荣。另一方面,人们还没有完全忘记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美国开始反思之前的超前消费,以降低消费需求,据统计,2009年9月,美国零售额创两年来最大跌幅,10月美国个人消费开支1%,创7年新低。这直接导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量大幅度下降,对出口企业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另外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对资源开发的限制保护以及土地价格的攀升,促使国内企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一方面,低价的、技术娴熟的农民工数量将减少,许多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另一方面,不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这则意味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将出现变化,原来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投入出口的比较优势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促使粗放型出口方式向集约型出口方式转变。
2 科技创新对国际贸易成效显著
国际贸易中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传统产业的利润率过低,没有自己独立的核心技术,过分依靠外国的品牌、技术等。根据刘易斯曲线,我们在低端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为此我们必须向高端产业进行游走,为此我们要进行必要的产业升级和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所依靠的就是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十二五”规划,我们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
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讲,科技创新确实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根据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安德森•麦蒂森的研究,18世纪前,全世界最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只有0.05%,按此换算,1400年人均收入才能够增加1倍。可到了18世纪、19世纪,人均收入的增长增加了近1倍,从过去每年人均收入增长0.05%达到了1个百分点,按此换算,人均收入增加1倍所需要的时间从过去的400年缩短为70年。进入到20世纪后,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又提高了1倍,从每年人均收入增长1%变成2%,而2%的人均收入增长只需要35年的时间就可以增加1倍。到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像欧洲、美国这些发达的国家、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每年还是2%,但是一批新兴工业化城市的人均收入增长每年达到了7%、8%。如果是7%的增长,那么,只需10年的时间人均收入就可以增加1倍。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我国国际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高科技产品比重更是逐年增加,科技创新对国际贸易的贡献度在逐渐提升,所有权重不断上升。这个过程伴随着各种参与国际贸易行业的不断升级和换代,减少低端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
那么,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如何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自身的腾飞。笔者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我们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到实际的环节中,减少各种成本要素。改变传统的技术,降低我们的资源损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各种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借助科技创新减少成本是提升竞争力的前提。但是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的支持,为此我们要有长期的规划,不要沉迷于短期的获利行为,尊重科技人员的突破性想法,鼓励尝试。
3 结 论
我国借助科技创新增强了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同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增强为我国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初步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基础。科技事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关于这方面的探讨,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盛光祖.中国对世界经济向好贡献巨大[J].国际商务财会,2010(5).
[2]段世德,等.科技创新与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互动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