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思考
作者:本站来源:作者-洋洋上传时间:2015-04-13 09:13:36
摘要:建立公正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重塑会计诚信、净化会计执业环境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政府、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指出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并且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必要性,以及具体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等现象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重塑会计诚信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加强,目前最紧迫的是建立合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来具体衡量和评估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从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也不断加强,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
完备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维持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前提,是提高会计从业职业道德素质的保证,只有完备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形成良好的机制。而从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看,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系统规范,但是该准则仅仅适用于注册会计师,而对其他会计从业人员,则没有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或者是在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中提到,但是没有完善的体系,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二)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意识淡薄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学者把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放纵阶段、顺从阶段和觉悟阶段,只有在觉悟阶段人们才会按照较高的道德规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顺从阶段则是顺从社会的法律和规范,同时有关学者指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目前仍旧处于放纵阶段,具体表现在,少数会计从业人员某些时候不能够坚持会计准则的要求,甚至共同作弊,助长违法违纪活动,直接伪造会计凭证,编造会计报表,参与会计信息造假,尤其是在公众利益和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这种倾向性会更加明显。
(三)利益驱动,违背职业道德
个别会计从业人员受到利益的驱动,丧失最基本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利用职务之便,伪造会计凭证,隐匿会计资料,以身试法,走上犯罪的道路。除了会计从业人员外,一些会计机构出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故意造假,而个别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本单位、本人的利益,不去执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标准,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会计信息造假的行为,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造假行为提供保护,损害注册会计师的整体行业形象,同时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
总之,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从业人员道德意识淡薄,受到利益驱动,进行会计造假,当然不排除个别会计从业人员是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造假,但是很大程度上却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和内在的利益驱动,以及外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原因。
二、开展职业道德评价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造假严重损害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增强了人们的不信任感,重塑会计不仅需要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更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而目前最紧迫的是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进行具体细致的量化,从而有助于建立完备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从历史上看,在世界范围内,诚信制度已经有了150多年的历史,相对而言,西方国家走的比较靠前,目前已经普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诚信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诚信制度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国家更加重视整体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并作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保证,同时,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问题也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取得一系列成就,而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不断成熟,可以收集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据信息资料也在大量增加,这些都有利于建立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从现实来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需要高度发达信用体系作为保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诚信是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完备的诚信制度,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诚信的缺失,包括近期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说诚信制度的缺失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已经严重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构建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造假。
目前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率先建立了会计诚信评价体系,但是在可行性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研究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仅具有紧迫性,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三、评价的原则
要解决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把握,而如何进行评价和如何进行指标选择将会直接关系到体系评价的结果,所以,为保证评价机制的客观公正,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和时效性
首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要围绕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目标设计,并选取最能够代表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典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做到全面评价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目的性要求进行评价之前要有明确的目标,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能够直接运用于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中去,从而提高评价工作的使用价值。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仅要具有目的性,同时还必须具有时效性,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变化,所以,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仅要反映当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情况,而且还需要密切跟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变化情况,密切跟踪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新问题,防患于未然。
(二)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过程中,在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要能够真实反映会计人员的实际职业道德状况,既要全面,又要有代表性,既不能只重视某些方面的评价,又不能重复选取评价指标,或者是虚设指标。同时,在进行具体评价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设定统一的标准,结合我国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制定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把握两点,一是进行评价所需的数据资料要相对容易得到,避免评价过程中由于资料难取造成数据大量缺失的问题;二是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要简便易懂,保证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具有普及性。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中,对于能够进行量化的指标要形成一个明确的量化结果,而对于不能进行量化的指标,要进行定性分析,要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的操作中必须充分结合定性分析,但是最终的评价结果要形成一个准确的量化结果,以做到排除定性分析中不确定因素和主管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操作中,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把定性和定量的比例确定为4:6,但是前提条件是发达国家具备比较完备的信用制度和法规体系,评估机构可以对于被评估队形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掌握了一手资料,便于做出比较分析。但是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尚不具备完备的信用制度,定量的数据资料也不易取得,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定性和定量的比例要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评价的方法
在确定了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之后,那么如何落实这些原则,就需要选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做到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以前两者为基础,同时结合外部评价,从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一)自我评价法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高低与否,作为从业人员本人首先应该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最有发言权。自我评价是一种自觉进行的、内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靠自我内在的信念起作用,是从业人员对于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而进行的评判和总结,这种评价方法可以使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形成自评、自知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督促会计从业人员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整,自觉纠正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同时,自我评价法和内部评价法、外部评价法相结合,有利于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形成内在和外在的压力,从而有助于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在职业道德评价中,自我评价法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根据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自我评价内容,根据内容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再让从业人员按照指标对于自己进行评分,从而有助于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
(二)内部评价法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单位内部对于其职业道德水准最有发言权,因此,除了自我评价之外,还需要进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法是指从业人员所在单位或者是所在财务会计部门对其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的方式。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内部部门综合职业道德素质,而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相对而言,内部部门也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可以说,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内部评价是关键和核心,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内部评价可以在部门内部对于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通过内部的考核评分、工作效率评分等措施,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对于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在具体的评价中,可以着重考察从业人员的客观公正、诚实守信、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在内部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
(三)外部评价法
除了自我评价和内部评价外,还需要在外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实行有效的外部评价。外部评价法是指外部的政府部门、社会自律组织和外部人员等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的方法。实行外部评价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外部约束环境,形成良好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从社会舆论评价、政府部门评级、中介机构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分,社会舆论评价主要是从媒体角度进行监督,最终要形成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政府部门评价主要是由财政、税务等部门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检查、评分;外部机构评价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行业自律组织等机构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进行评分。
总之,三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的实施中,要综合运用三种方法,重点突出内部评价法,同时不忽视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舒惠好,王宏.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J].会计研究,2004(2).
2、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4).
3、续淑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探讨[J].农业经济,2005(2).
4、万青.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