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教育网>论文中心>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研究

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研究

作者:本站来源:作者-追梦上传时间:2015-05-08 09:21:58

摘要: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商业银行风险的不确定性、对控制风险认识上的缺失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应提高前瞻性,建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综合防范体系,把金融风险防范与政府政绩挂钩。同时,应建立全社会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体系和高效的会计风险控制监督保障系统,加强内控管理,风险管控应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挥外部监管对风险防范的作用,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化解不良资产存量,遏止不良资产增量,以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

一、实现稳健经营目标。将控制放在防范风险上

(一)正确认识风险损失的突发性

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的许多风险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令银行措手不及。如由于储户的提款需求具有随机性,难于事先预测,特别是自有资金较少、吸纳存款数额和储户多的银行,一但因某种原因(如小道消息误导)使得同时提出提款要求的资金需求大大超出银行正常的备用资金,就会使银行难以应付。再如,信贷客户不经银行同意将贷款用于风险很高的投机活动,贷款抵押物因火灾损失而产权所有人又未对其投保等,也会给商业银行造成突发性损失。

(二)应认识会计风险控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有些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对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

(三)控制因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增加

汇率升值有利于抑制能源和原材料等进口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并有利于降低“双顺差”,从而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长,更好地控制中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汇率升值总体上有利于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是一种“内外兼顾”的紧缩政策。从目前看,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内外失衡”的调整仍未完全到位。因此,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尚有一定升值空间,决策层很可能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允许汇率继续升值。由于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市场还不完善,国内银行间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缺乏,只有外汇远期和掉期两种,汇率风险难以完全有效对冲,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增加。未来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银行汇率风险仍将增加,并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趋势的增强使得银行的交易性汇率风险增加。

二、银行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受到诸多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影响。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和预判提高前瞻性。做好风险防范,并扎实开展管理变革,力求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通货膨胀阴影犹存以及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注意采取下列风险防范及化解措施:

(一)建立全社会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大体系

在转变职能过程中,政府要力促银企关系由过去的资金供给型向互惠互利型转变。政府还要处理好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关系。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地方政府一定要在鼓励兼并、规范破产过程中,严格按中央文件精神操作,杜绝各种形式的逃废银行债权现象发生作为银行也要积极支持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工作,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尽力盘活一块存量资产为了有效地促使地方政府支持防范金融风险,还应当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政府目标责任制,把金融风险的防范直接与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挂钩,形成以政府为龙头,银行为核心,企业为基础,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防范体系,以有效防范风险。

(二)加强内控管理,风险管控应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

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独立稽核。商业银行要树立“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理念,内控规章制度的制定后评价和完善工作趋于常规化,内控管理纳入考核评估体系,无章可依、有章不循的问题要得到较大改观。在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方面,要引入专家论证制度,建立专门的审贷中心,对风险的识别和掌控能力逐步提高。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基础,改进和提高了风险定价技术与能力。还应加强风险问责,特别是对高管的风险问责力度不断加大。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首先,内部控制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其次,内部控制可以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再次,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讲,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促进经营战略调整,实施以结构调控压力

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配置时应考虑到通货膨胀对各行业的影响,在具备相应能力时提高盈利预见性强、产品价格可以提升的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比率,降低受宏观经济影响大的行业的信贷资金配置比率,积极对能够抵御通胀与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支持导向明确的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信贷政策,防范有关行业信贷风险,实施行业风险限额管理,同时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盈利机会,提高银行经营水平。

(四)全面加强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操作风险的管理

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密切监控企业经营风险,特别是密切关注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房地产、“两高一资”、出口等行业中有关企业的信贷风险变化,注意防范企业或集团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维护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在防范流动性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提高流动性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强存贷款资金的流量监测和融入、融出资金的流量管理,加强头寸预测调度,制订应急预案。并注意均衡安排投资,以实现支付安全和较低的备付率水平,将流动性风险和效益有机结合。在防范市场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汇率,利率的波动加大会给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定价能力带来压力。通过匹配资产和负债来规避结构性风险,同时运用多种金融市场工具对冲借贷资金的币种、金额和期限匹配不完全所产生的风险,并通过风险敞口和止损限额控制来规避交易性汇率风险。

(五)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完善重点环节和会计核算程序

银行有着自己的经营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目标是“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在统一认识、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细化,确立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明确、具体、完整的目标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使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而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要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尤其对联行结算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呈刚性约束的会计操作程序和账务处理系统,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一方面,要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强化科技控制约束力。目前,银行会计电脑软件程序主要是仿手工的,遵循“双线核算”的原理,符合当今会计理论,但其缺憾是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银行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改变软件编程的“仿真性”,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不仅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六)防范风险应对激励考核有所改进

在“资产质量效益”同步考核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当运用经济资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经济附加值等激励考核技术与方法。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完善约束机制是银行改革创新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结合我国国情和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应当按照效率优先兼顾社会责任和公平原则,建立对银行贡献度和安全性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并适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精神激励方法,提高精神激励效果。

(七)防范风险应当改进信息披露

通过有效的信息披露。让社会公众及时全面了解银行的相关情况,是加强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当前,商业银行应继续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规范和强化常规性信息披露,加强会计业务,特别是理财等业务的风险提示。此外,对于银行内部案件、重大风险事件、问题,以及对其整改计划、整改进展等及时报告监管部门,提高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意识。

总之,良好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将外部的科学刚性监管转化为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内控风险的内在动力,对商业银行建设具有“催化”与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继续向资本充足、内控经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目标迈进,商业银行应当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原则,采用政策引领,准入把关、检查督导等手段,督促银行建设更好的发展。


推荐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所属院校 学制 学费 上课地点 报名时间
更多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