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上)
作者:本站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上传时间:2013-03-16 10:17:18
比较,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分清优劣或美丑。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前后内容的比较,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比较中,更容易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写作思想、感情、特点等。在过去的教学中,笔者就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反映不错,他们很喜欢这种比较阅读,尤其在是中考复习中。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对比,他们理解起文章来更清晰,更透彻。在写作上学生也获益良多,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文章表达的中心更突出。现在,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简单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的运用。
一、同一篇课文中的对比阅读同一篇文章中往往也需要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学生能很容易地发现文章内容前后之间的差异,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范进中举》一课,笔者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把文章中众人的语言行为就范进中举这件事分成两部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范进中举前后两部分人物的言行,总结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胡屠户为例,笔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
范进中举前他对范进的态度是怎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他是非常看不起范进的,这从他对范进的话语中都能体现出来,如他称范进为“现世宝”“尖嘴猴腮”,连范进向他借钱参加乡试都被他无情地拒绝,甚至还说是因为倒霉才把女儿嫁给范进。在学生清楚了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笔者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学生找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的言行就发现: 在范进中举后,他完全换了另一副嘴脸,称范进为“老爷”“天上星宿”,甚至不敢打范进耳光,打完后还说明自己的苦衷,请求他的原谅,还帮他牵着衣服,挽着鞋子;而把女儿嫁给范进则是因为他知道范进一定会中举。这时笔者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他的态度会截然不同了,并分析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就发现胡屠户这个人的人物形象:嫌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其实文中除了胡屠户,其他的人物形象如范进、张乡绅、众乡邻都可以通过比较而轻而易举地概括出来。而人物形象也通过这样的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再比如,我在教学《故乡》一课时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找出文中两个主要人物闰土和杨二嫂20年前和年后在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对“我”的态度几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 找到了相应的段落,然后进行归纳:外貌:少年闰土,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中年闰土,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 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动作神态:少年闰土,手捏钢叉 向猹尽力刺去 很高兴,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中年闰土,见到“我”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只是摇头 莫名地吸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我”的态度: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分别时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 送“我”贝壳和很好看的鸟毛;中年闰土,对“我”态度恭敬,称“我”老爷。生活的态度:少年闰土,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中年闰土,要一副香炉和烛台,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祷和保佑上。学生通过比较,就能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富有活力,勇敢机敏,是那时的我羡慕的小英雄;中年闰土,憔悴不堪,麻木呆滞,迷信、毫不觉悟,像一个木偶人。他是在生活重压之下“辛苦麻木而生活”的劳苦民众的代表。20年前的杨二嫂年轻、漂亮 人称“豆腐西施”,因为她,豆腐店的生意也非常好;20年后,却变成薄嘴唇、高颧骨,像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20年前,她终日坐着,很本分地做生意;20年后, 在艰辛生活的折磨下,她变得自私、贪婪、势力、泼悍。她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学生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找到文中其他方面的对比,如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苍黄的天底下萧瑟的荒村与月夜西瓜地的美景的对比,等等。
--在职研究生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