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作者:本站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上传时间:2013-03-18 11:28:56
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由于金融发展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金融发展环境的综合性和全球性,决定了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在金融创新的基础上,以金融创新的活力带动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
然而,金融创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可持续的发展?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只有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作用来推动金融可持续发展,使金融业成为各国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就势在必行。
笔者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后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研究也比较深入和全面,国内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弥补了研究系统性不足的弱点。总的来看,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是借鉴了国外研究的经验,原创性研究不多理论还缺乏深度。在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创造性的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金融业相结合,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取得了不错的理论成果,这也同我国政府近几年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投入是分不开的。
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仍存在定量研究成果少,应用性不够的问题,而对于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则是寥寥无几,定量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基础上,从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了二者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互动关系,建立了一套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贡献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型,以及构建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模型。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的定量分析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二者的关系,从而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对于实施合理科学的金融发展观,保持金融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有值得借鉴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在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系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的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指标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第二,首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和协调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较为新颖的政策建议。
此外,由于金融创新方面的数据难以获得且部分指标难以量化,再加上笔者研究水平的局限,本文提出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仍然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以后应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O引言
0.1选题依据和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围绕着”增长极限论”而展开的大争论,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效益,积极控制人口增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应用高新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该理论从整体意义上讲属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或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研究机构和学者又把这一巨大系统分成若干不同的大系统。其中经济是其中举足轻重的大系统。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离不开金融的发展。尤其在当今金融日益融入经济运行的各个过程的时代,随着货币化、信用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几乎所有的经济关系都与金融关系密切相关。甚至,金融和环保、资源配置等都密切相关。可以说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离开金融发展,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到全球更是给了我们一个明确信号:没有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很难实现。因此,进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金融创新是指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它是一个以盈利为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代金融创新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从内容上看,它不仅包括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的产生,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和制度的变革。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规避管制为主的金融创新,欧洲债券和平行贷款在该时期产生;第二个阶段是随后70年代出现的以转嫁风险为主的金融创新,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为浮动利率票据、货币远期交易和金融期货;第三个阶段是本世纪80年代,在这个时期,金融创新达到了高潮,出现了金融界的“四大发明",即票据发行便利、互换交易、期权交易和远期利率协议,这时的金融创新并不仅仅以单一目的为主,而是呈现了多元化;第四个阶段是90年代至今,在该时期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化和集团化,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全球一体化态势,金融创新在规模和范围上不断扩大。
我们纵观金融创新过程,发现其和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创新不仅扩大了银行、保险和证券的业务范围,改善了其经营业绩,促使收入多元化,还为其提供了抵御和分散风险的工具,同时新的金融交易工具的出现也促使金融机构提高自身操作技术和管理水平。因而,研究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定量研究两者关系成为金融研究的重要课题。
0.2国内外研究综述
0.2.1金融创新的研究综述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创新理论是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开始的。熊彼特首先于1912年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中提出的创新概念,并在其1939年所著《经济周期》中系统完成的。依据熊彼特的说法,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生产组合形式,引入到社会生产体系中来的过程。金融创新就是对创新概念在金融领域的一种应用,沿用熊彼特关于创新的说法,“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改革。"西方经济学界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逐步形成了西方金融创新理论体系。后来的经济学家又通过不同视角对金融创新的定义做了引申和发展。阿诺德・希尔金(Arnold Heertje)认为:
创新,总的来说指所有种类的新的发展,金融创新则指改变了金融结构的金融工具的引入和运用。显然,这个定义主要论及金融工具创新。大卫・里维林(David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如下定义:金融创新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新的金融市场及提供金融服务方式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了金融创新的几个方面内容即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及服务的创新。美国纽约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inc.出版的《银行辞典》(Dictionary of Banking Terms)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支付制度促进银行及一般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中介作用的减弱或改变",并指出金融创新包括四个方面:技术创新、风险转移的创新、产生信用的创新和产生股权的创新。该定义主要从微观层次,从当代新出现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的角度,从支付制度引起金融中介地位变化这个侧面来阐述金融创新的含义。西方学者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在金融创新的动因、效应和过程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希克斯(Hicks)(1969)在著作《金融史理论》中认为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不同的需求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不断地降低交易成本就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因此,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赛博(Siber)(1983)在《金融创新过程》一书中认为,金融创金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斯尼凯(Sinkey)(1992)在《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金融管理》
一文中提出的创新模型指出技术、监管调整、利率风险、消费者、资本充足情况以及理性的自利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了金融创新。他还论及了全球化趋势与证券化、管制、技术和竞争之间的因果关系。阿偌(Arrau)(1995)在《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评估金融创新的作用》一文中,研究了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发现金融创新在决定货币需求总量及波动性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通货膨胀率的增加而提高。卢尔(Elul)(1995)在《金融创新在有多种产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财富效应》一文中,研究了金融创新的财富效应,发现在有多种产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金融创新会通过金融机会的扩展,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会从中受益。菲利普和尼达乐(Philip and Nidal)于1999年在其著作《金融创新》中立足于产业经济学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的采纳和扩散是创新过程的主线,并较完整地描述了金融创新的全过程。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模型和对垃圾债券和票据发行两种金融创新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信息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促使潜在竞争者可以通过模仿来实现创新采纳,从而导致原先的创新逐步扩散,形成整个行业的创新;另一方面,攀比效应加剧了采纳和扩散过程,在创新发展、采纳和扩散的过程中,机构的规模和范围等特征通过竞争起着重要作用。Feng和Cheng(2004)在《资产负债表外金融创新的扩散》一文中通过分析香港银行业的表外融资情况,认为信息的完整性和市场竞争是金融创新扩散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国内理论界对金融创新的研究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对金融创新内涵界定方面代表性的描述有:陈岱孙和厉以宁(1991)在《国际金融学说史》中提出:
“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生柳荣(1998)在其专著《当代金融创新》一书中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所谓金融创新,乃是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交革和开发活动。"该定义较为全面地包括了微观层次的创新和宏观层次的变革,并且指出了金融创新的主体、目的、本质及表现形式。何五星(2000)在《金融创新与发展》一书中为金融创新下的定义是:“所谓金融创新,乃是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等方面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朱淑珍(2002)在《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一发展中的两难》一书中提到:“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的创新,是将金融领域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所创造和引进的新事物,主要是指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机构的创造与推广。"近年来我国对与金融创新的研究也走向深入,并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特色的金融创新理论。王仁祥、喻平(2003)通过《我国与西方金融创新动因之比较》中的阐述,在西方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动因理论基础上,认为我国的金融创新动因分为政府推进型、市场失败型、技术推进型和追逐利润型四种。通过比较后发现,西方有些金融创新理论不适用于我国,我国金融创新的有些动因也不完全局限于西方的理论。索彦峰(2006)在《金融创新、基本普尔分析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一文中将金融创新因素纳入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之中,认为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还是较优的选择,长期来看,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会因金融创新而失败,一个可行的选择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孙可娜(2006)在《我国金融创新的要素分析与路径选择》一文中认为我国金融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应是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经济区域为依托,以产品与非金融机构创新为重点,构建区域性金融创新基地,进行金融研发与先试先行。苏卫东(2006)在《转轨时期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中基于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从经营制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创新主体(发挥微观主体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和创新产品(深化基础产品创新、审慎发展衍生产品市场)分析了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现实选择。刘湘勤、龙海雯(2007)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变迁的演化论解释――凡勃伦金融市场理论的启示》中应用凡勃伦金融市场演化理论阐述了金融系统的动态演进过程,揭示了金融工具创新与金融过程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其在推动金融结构变迁中的作用。该理论不仅得到了美国1865年以来150年金融结构变迁历史的证实,也对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启示。王琼(2008)在《金融创新格局下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调整》一文中根据金融创新的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政府监管、促进财富增长等三方面动因,提出了金融创新客观上改变了货币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在打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导致货币层次划分复杂化,加大了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为增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率提供了方向。.综上所述,国内外对金融创新的相关研究还没有一套完整且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早期有关金融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金融创新的内涵和动因的探讨。近年来学者们开始研究金融创新的过程和效应。对金融创新的过程和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层次,但有关金融创新宏观效应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这些效应研究并未涉及到金融创新与环境的复杂反馈作用。因此,要对金融创新的研究进行新的突破,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如何考虑金融创新与环境的复杂反馈关系,如何将金融创新的内在不确定性引入金融创新的模型,如何把消费者、监管者的行为都考虑进来,而不是仅仅只考虑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基于此,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创新应该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0.2.2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在20世纪面临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相对短缺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的压力之下理性思考的结果。它起源于美国卡逊(1962年)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1972年)的《增长的极限》、美国沃德和杜皮斯(1972年)的《只有一个地球》对其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正式理论思想最先是由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即为: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两个关键性概念:一是人类的需要,特别是穷人的需要,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各国的广泛认可,被写入《21世纪议程》。而全球性金融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金融危机加剧及银行效益下滑问题的反思。面对金融危机认识上的误区和现实的严峻挑战,如何减弱和规避金融危机,如何寻找新的较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发展模式,客观的摆在全球金融业的面前。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新思路的需求,产生了对金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迫切要求,一系列的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理论和现实对策的产生,形成了一系列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方面,国外理论界对此研究甚少,只有西方学者戈德史密斯(R.w.Coldsmith)在其著作《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曾使用过“金融资源"的概念,“他并没有重视这一概念的理论含义,这一概念在他的著作中只是顺便提及的辅助性概念,是偶然的和非系统的,因而也没有引起西方经济学界的重视,一直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金融资源的概念并没有在西方金融学界引起重视,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步。
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学者辽宁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自钦先教授(1998)在发表于中国金融的《再论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文中,创造性的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金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在遵循金融自身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和兼顾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建立与健全金融体制,发展与完善金融机制,提高和改善金融效率,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从而达到质性金融与量性金融的良性协调发展,达到经济和金融在长期内的有效运行和稳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进一步深化,这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局部问题,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是一个影响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国家安全与国家主权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陈慈州等(1999)在《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指金融企业能完全按照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运作,金融体制健全,金融机制完善,金融效率提高,金融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金融的量性扩张和质性扩张是良性协调发展,从而达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周洪生、刘爱武(1999)在他们《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提到,金融可持续发展就是在遵循金融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建立和健全金融体制,发展和完善金融机制,提高和改善金融效率,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从而达到经济和金融在长期内的有效和稳健发展。何五星(2003)在《金融可持续发展导论》一书中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前金融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今后金融发展的需要,具有金融发展的可持久永续性。
王原声(2004)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一文中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指金融发展的可持久永续以及金融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可持久永续。金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其目标是保证金融业的持久发展能力和永续发展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学者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各自研究范畴有机结合,丰富发展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潘成夫(2006)在《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论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一文中指出,金融发展有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主张通过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强调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经济体系的健康协调发展必须依靠金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作用,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李树林(2008)在《论资本市场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提出,持续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性金融资源在数量上的持续增长:二是金融体系效率的优化:三是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不断提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主要表现就是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而且对金融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金融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研究已经出具规模,而且提供了大量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成果。这一切成果都离不开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视和理解,离不开我国学者探究实际、举一反三的科研学术精神。由于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关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补充:如何客观系统的分析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有限的金融资源。基于此建立实用科学的金融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理论未来研究的重点。
0.2.3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国内外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系统研究较少,有如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黄柏梓,胡忠东(1999)在《论金融可持续发展与金融创新》一文中认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既有差异性又有结合点,他们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实施金融创新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要以金融资源为重点,对管理体制、金融理念、信用工具、经营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发展,重点是四个金融资源的创新,包括管理资源的创新、负债业务资源的创新、资产业务资源的创新、中间业务资源的创新。"赵何敏(2000)在《金融创新、金融工程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中指出: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金融可持续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是金融与经济的有效融合,金融发展既要适应经济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又要通过其对经济的渗透作用和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合理有效地发挥其对经济的引致性作用。金融产业发展中的新产品的开发、新业务的出现、新型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新制度的诞生,都是围绕着金融与经济的融合进行的。科技、生产力、经济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金融产业是个不断创新的产业部门,而金融可持续发展正是在金融创新中实现的。罗景欢(2001)在其发表的《试论金融可持续发展与金融创新》一文中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金融发展过程中每一次高潮都是由金融创新发动的,每一次升级性的金融发展都是在金融创新推动下实现的。但同时他也指出金融创新也存在负面影响,新型金融资源的开发伴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例如衍生金融工具日益用于投机目的,成为金融市场中较大的不稳定因素,金融机构信用创造和货币创造能力的增强,极易引发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等,这些不利于国家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胡芸(2003)在《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指出: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制约了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金融业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产权结构,塑造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加快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换,拓展金融创新空间:实现利率市场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创新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科学技术创新。闫晓瑜,黄冀(2005)在《浅析金融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金融发展上的重要体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驱动力,追求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样十分强调效率的提高,并通过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等)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而金融创新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和内涵,金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
综合以上所述,国外学者有关金融创新的研究开展较早,研究也较为深入和全面,国内研究开展较晚,而且大多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国内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形式上较为宽泛和灵活。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同国外相比都有差距。相对而言国内金融可持续发展原创性研究较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国内外在该课题的研究上均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此前研究大多集中在金融创新的政策研究、实践效果研究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第二,对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关系研究成果很少,而定量研究则几乎是空白。因此,本文将创造性地运用计量方法探讨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3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3.1研究目的本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在深入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模型,并且进一步提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模型。通过对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和施行相关方案提供依据。
0.3.2研究意义“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系统的分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关系,将金融创新研究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两者研究的补充和完善。其次,通过定量方法提出一套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提出了两者的协调模型,弥补了之前研究定性分析的不足。
“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还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通过两者理论关系分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金融创新的支持方向和支持力度提供科学意见,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投入的效益。其次,建立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协调模型,有助于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行业的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估,通过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在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更高。从而促进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0.4研究方法本文整篇主要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等多种方法。主要有:构建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贡献评价模型所用到的主成份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构建两者协调度模型所用到的系统动力学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在定性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二者关系时用到的归纳、演绎等方法。
0.5逻辑思路和研究框架本文研究的逻辑思路:在系统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继而通过主成份分析法构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最后借鉴系统动力学和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模型。文章还通过具体数据对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着重探讨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问题。
0.6研究的创新点第一,在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系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的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金融创新指标和金融可持续发展指标:第二,首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和协调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较为新颖的政策建议。
1、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1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1.1.1金融创新的内涵分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频频见于专著、论文、新闻和媒体,但国内外尚无“金融创新"的统一定义。从笔者涉猎的有关文献来看,综合国内外对金融创新含义的多种解释,总括起来对金融创新这一概念的理解无外乎有三个层面。
(1)金融历史层面的金融创新将金融创新与金融史上的重大历史变革等同起来,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概括为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重大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从该层面上理解金融创新有以下特点:金融创新的时间跨度长,整个货币信用的发展史就是金融的创新史;金融创新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不仅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而且还包括现代银行业产生至今所有银行相关业务,银行支付与清算体系,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数次变革。如此长的时空跨度使针对该层面的金融创新研究难以实现。
(2)金融机构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上世纪中叶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中介功能的变化,它可以进一步分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是指金融产品的供给方生产比传统金融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市场需求贴合度更优的新产品的过程,如为满足国际资本流动性需要所推出的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欧洲美元债券等;技术创新是指金融机构在制造新产品时,采用新的生产要素或重新组合要素、管理系统的过程,如目前广泛应用的金融工程技术、金融计量技术等;制度创新则是指一个金融系统的形成和功能发生了变化,而使其内部成员以在该系统下合作能够比在其他系统内合作或者不合作获得更多的收益,进而使金融系统效率有所提高的过程,如金融机构扁平化运作制度,金融监管规范化管理制度等。该层次的金融创新概念不仅把研究的时间限制在上世纪中叶以后,而且研究对象也有明确的内涵,因此,大多数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均采用此概念。
(3)金融工具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和业务的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如用短期信用来实现中期信用。以及分散投资者独家承担贷款风险的票据发行便利等;增加流动创新型,它包括能使原有的金融工具提高变现能力和可转换性的新金融工具,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等;股权创造创新型,它包括使债权变为股权的各种新金融工具,如附有股权认购书的债券等;风险转移创新型,它包括能在各经济机构之间相互转移金融工具内在风险的各种新工具,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
准确地界定金融创新,应把握三点:一是这种界定要符合创新理论的基本原理,因为创新理论同样适用于金融创新;二是对金融创新的本质特征应做出较为严密、科学的抽象,客观地回答金融创新“是什么"的问题;三是这种界定应超越时空限制,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和普遍的应用意义,因为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概念。本着这样的要求,金融创新可做出如下定义:金融创新是政府或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在金融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和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通过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方法、拓展新市场、创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创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逐步改变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显然,这一定义与金融机构层面的金融创新理解最为接近,是本文所取的研究范畴。
1.1.2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金融机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经济环境构成金融创新的基础条件和背景。而金融机构对利润的追求构成金融创新的直接推动力。因此本文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内部因素和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金融创新的外部因素来看。金融创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得到快速发展。
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监管的放松、计算机互联网科技进步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成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动力。首先,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伴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从固定汇率制演变为浮动汇率制,导致各国货币汇率动荡不定,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银行等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由汇率急剧波动带来的风险的问题。其次,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冲击"一方面造成了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另一方面也为各国弥补经常项目逆差提供了机会,但因为涌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大部分是短期金融资产,流动性大,在浮动汇率的条件下,石油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而迅速的流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再次,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截止至1983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己经达到8000亿美元,其中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占整个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的85%。面临国际债务问题,如何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资产和负债管理,以确保金融机构资本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这是金融业急需解决的大难题。如果说以上类似事件是金融创新的基本背景或间接原因的话,那么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金融中介的重要性相对削弱,它们不得不跳出旧框框,研究避开繁琐的规章制度,进行金融业务创新以提高竞争力,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国际交易更加便捷,资本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加快了金融机构业务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创新的费用也不断下降,客户在获取信息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促使金融机构向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这也构成了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
从金融创新的内部因素来看。首先,由于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各种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使得金融业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来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而且由于储蓄和投资形式的变化,引起金融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这种变化迫使那些市场不断缩小的金融机构对传统业务的特征进行重新组合,以此获取传统市场上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在传统业务领域之外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其次,从金融创新中增加收益、追逐利润最大化是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创新最普遍,最直接的动力。尽管金融创新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风险、增加盈利。金融机构作为微观经济实体,其发展受到自身的目标约束,只要外部环境变化改变了这些约束,出现利润最大化的机会,金融机构就会去创新。
1.1.3金融创新的分类对金融创新的内涵和动因进行界定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创新进行下述分类:
(1)根据金融创新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为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又称作私人创新,是指金融市场上自发涌现出的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商品或服务。
它是市场化的金融业改革,中央银行或政府部门对这些新的金融工具一般不存在事前控制。管理创新又称作公共创新,主要来自公共部门,是政府为了达到管理的目标而做出的,涉及资金流动和货币政策执行的在金融立法和管理条件方面的明确变化。
(2)按照金融创新是否主动,可分为进取型创新和防御型创新。进取型创新是指创新主体为寻求更大的发展,主动的对现有金融资源进行开发与拓展,获金融取超额利润的创新。防御性创新是指由于需求方面环境和交易成本的变化,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采用创新以防御这种不利的金融环境,保持自己的市场参与份额。
(3)按照金融创新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原创型创新和引入型创新。原创型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主体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发出原本不存在的金融产品。引入型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主体引入国外金融工程师、国外金融创新产品或者把别人创造的产品经过一系列改造后为自己所用的一种特殊的创新。
(4)根据金融创新所实现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风险转移创新、信用创造创新、股权创造创新、流动性增强创新等四类。风险转移创新,即允许经济行为人在他们中间转移金融头寸内的价格风险或信用风险的新工具和新技术。信用创造创新,即扩大了经济行为人通过信贷供应者的渠道,引起经济行为人从传统信用渠道转向非传统信用渠道。股权创造创新,即拓宽经济行为人通向股权融资的渠道的创新。流动性增强创新,即增加现有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代表了加强资产流动性的新工具。
(5)按照金融创新动机的不同,可分为提高金融效率的创新、规避管制的创新、转移风险的创新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的创新主要包括金融组织的创新、金融观念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规避管制、转移风险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清算支付系统的创新。
1.1.4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者作为其代理机构的监管当局基于金融市场的自然垄断特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特性、危机传染等原因,而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的限制、管理、监督的制度总和。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管制行为。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先来看它们的对立关系,首先,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在_定程度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准确快速的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另外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能够给市场主体提供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其次,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消极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国际上几乎所有的金融监管都曾经被解释为某种金融创新的理由,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美国早期的金融创新工具――存款凭证等都是很好的例子。过于严格以致僵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可能极大的束缚金融创新的活力。
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根本上又是统一的。首先,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金融创新客观上要求对金融监管机构做出适当调整。由于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在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方面产生诸多不适性,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从而导致金融监管制度重大创新的出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在监管方式上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在监管标准上,从资本监管到全面性的风险监管: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金融监管可以减少金融市场交易的风险,可以减少不利于新市场发展的过度竞争。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管制度,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就会由于各种市场力量的挤压受到很大阻碍。更进一步说监管的变化甚至可以导致创新的产生。例如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就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2007年美国爆发了金融次贷危机,并逐步发展成为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我们分析其本质原因就是在过去的经济繁荣中,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相互脱节,导致金融机构在信用衍生品发展过程中走向了自我监管。而在不良的法人治理结构下,金融机构滥用了信用衍生品创新,制造了巨大信用泡沫。当宏观经济放缓的系统性风险来临时,脆弱的信用链条全面断裂,导致金融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酿成全球金融海啸。可见,金融海啸不单纯是金融创新造成的,更不是更广泛意义上金融衍生品惹的祸。被滥用的金融创新、放任自流的监管、放缓的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相结合,酿出金融海啸的苦果。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便成为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金融监管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产物。金融监管的目标在于促进金融机构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潜力,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约束,实现从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执行金融监管法规的转变。而本文所分析的金融创新也充分考虑了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重要影响,是在金融监管下的金融创新。
1.2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2.1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金融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金融业崭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其目标是追求和保证金融业发展能力的持久性和发展状态的连续性。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指金融产业部门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的过程。金融可持续发展,就是在遵循金融发展和内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建立和健全金融体制,发展和完善金融机制,提高和改善金融效率,根据金融资源的特点和层次,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从而使金融和经济在长时期内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本文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金融发展,它是将金融作为一种资源,并使这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静态发展和动态发展并存的金融发展。一方面金融可持续发展是普通意义上的金融发展的自然延伸和拓展,着重体现金融发展的当期状况,对金融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综合。
另一方面金融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金融发展,着重反映各期金融发展的变化和对比,研究金融发展的动态理想变化趋势。第二,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支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金融系统自身发展包括金融组织管理体系的健全,金融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开放度的提高等方面,金融发展的环境支持主要指外部宏观环境,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金融系统自身的发展是金融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环境支持系统是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保证。第三,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量性发展和质性发展的和谐统一。金融量性发展主要包括金融机构人员网点数量的扩张、金融资本技术的积累等方面内涵。金融质性发展则包含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制度的变革、金融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内涵。金融的量性发展和质性发展是两个彼此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构成要素,金融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量性扩张的同时提升质性发展能力。第四,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业微观效率与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有效结合。金融业微观效率体现在金融系统内各构成要素的盈利扩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金融业整体效率体现在金融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资本市场与资金市场、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市场、外汇交易市场之间、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之间,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产业机构之间相互协调适应的程度。金融业微观效率是金融业整体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在实现微观效率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金融业的整体效率。
1.2.2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本文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至少应包括:
(1)可持续性原则。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一般人们定义金融可持续性是金融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不能仅仅限于金融系统的可持续性。由于金融资源环境是金融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环境就无从谈起金融发展。所以金融可持续性原则的出发点是金融资源的持续利用和金融系统的可持续性,而落脚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可持续性的要求调整自己的经营服务方式,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了解掌握控制各种金融风险,使金融业务所创造的信用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使金融机构股东收益能够更加安全持续。
(2)公正性原则。所谓的公正性是指信息的高透明度以及机会选择的平等性。金融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正性原则,包括两层涵义:即当前公正和长远公正。当前公正原则要求金融机构之间的横向公正性,即一部分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金融机构的利益,具体表现为:禁止内幕交易,相关信息透明公开,保护知识产权等。长远公正原则要求金融机构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即当前金融业的发展不能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产品过度透支未来信用,透支未来生产力。当代人的债务不应当由下一代人来还。金融可持续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在自身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不能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也要考虑股东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起着调控经济发展、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要对宏观经济健康持续稳定运行负起历史的责任。金融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前公正,而且要实现长远公正,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3)共同性原则。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掀起了风险管理的机构性重组一级合并收购的浪潮,金融机构谱表开展了遍布全球的跨国经营。这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播。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化的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关系着金融市场上的每个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依赖。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从金融全球化的整体利益出发,共同行动起来,相互监督,通力合作,对各国、各地区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对风险在国别、地域之间的转化和转移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协调。
因此我们要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为了应对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明确提出: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全球经济,需要全球政治领导人在2009年进行空前的协调。单独行动可能会逐渐导致“以邻为壑"的政策,这将会加速而不是缓解危机3。而后随着各国共同的救市资金出台以及共同的降息政策也证明了这一点。
(4)和谐性原则。金融可持续发展要追求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国与国、市场与市场、现在和未来等的和谐性。从广义上说,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期和谐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要求金融从业者要有长远目标、长远规划,规范自身的行为,尽到自身的责任,来实现金融系统的和谐稳定。每个金融机构的每笔金融业务都能以自由、公正和全球化作为总的指导原则,并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也只有这样,金融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5)需求性原则。金融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人的需求。金融可持续发展要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促使金融长期内有效运行和发展为目的,并且与社会经济进步相适应。从当代社会经济状况而言,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国内金融系统的不健全以及外债和国际游资的冲击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潜在原因。只有提倡适当消费,降低外债压力,建立全球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实现金融系统的稳定并最终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
2、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2.1.1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条件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前提,创新的目的是使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适应自身发展的要求。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基础。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则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扩张。金融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金融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则要依靠金融的不断创新来予以保障,金融创新通过要素的重组和创造性变革提高金融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的全面发展。
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金融风险是金融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而金融创新恰恰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金融创新必然伴随着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从而能够使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对市场的预期及风险的偏好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产品来消化市场经营风险;其次,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向是金融资产的证券化、金融运行的市场化,使融资工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价格随市场状况快速波动,而这种波动对金融运行具有调节功能,通过有效的金融市场使金融部门实现最优经营;再次,金融创新能推动资本市场向前发展,扩宽居民理财渠道的同时也实现金融风险的社会分散化。金融创新通过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控制和转移为一国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2.1.2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金融创新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离开了金融创新,金融可持续发展也是一句空话5。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决定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程度,对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主要表现在:
(1)金融业务创新使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这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量的表现。金融业务创新首先使传统的金融业务在操作、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大大加速了资本周转,提高了金融效率;其次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适应不同阶层、不同投资者需求的品种多样化、特性灵活化、标准通用化的各种新型金融工具不断地涌现出来。它不仅带动了新型金融市场的产生,也推动了金融市场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各类金融业务不断推陈出新,新交易和新业务大量涌现。
(2)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为资本的运动以及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外部环境。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首先表现为新型金融机构的产生,如无营业点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网络银行;其次是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趋同,在打破了职能分工界限的同时,加剧了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精力交叉与渗透,加剧了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竞争,而竞争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再次是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在过去单一制、总分行制的基础上,新推出了控股公司制、连锁制银行,在分支机构形式上也推广创新了百货店式分支点、全自动化分支点、金融广场式分支点等:最后是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目标日益创新,管理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从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管理,到70年代的资产管理、资产组合管理,80年代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多元化管理,90的代的全面质量管理、全方位满意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等。金融组织机构的创新标志着金融管理日益贴近产品、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更加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3)金融制度创新大大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制度创新主要是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即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现行的在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下以浮动汇率制为核心的新型国际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的创新大大加快了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即通过对各国监管当局的联手监管和专门机构的跨国监管的不断创新,争取创造一个集早期预警、风险防范、事后救援三大系统为一体的新型国际化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制度的创新适应了金融持续发展中全球一体化的需要,有利于金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在国际间的扩散。有利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资产避险功能、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引导消费功能等新型功能。
2.2金融可持续发展对金融创新的促进
2.2.1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创新的最终目标通过美国次贷危机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有效监管的过度的金融创新对金融行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危害,只有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给予金融机构股东们长期合理的回报,对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时候,金融创新才有存在发展的意义。否则如果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不能满足股东需要,股东们就会撤回投资、关闭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创新的最终目标。
2.2.2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保证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期,是一种相对长效的发展动力源。金融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特别是大规模的金融制度创新,所需要的投入会更大。也就是说,金融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做支撑才能完成,才能取得更大的产出效益,进而推动金融产业升级、金融结构优化、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更快发展。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金融创新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和信用支持,加速金融可持续发展。所以,金融创新的数量质量以及速度效果决定于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它为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保证。
2.2.3金融可持续发展对金融创新有需求拉动金融业的持续发展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创造出更多的金融产品需求,这就必然激励金融机构去研发创造出更多的合乎多样化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些创新产品,有些简单的产品创新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就可以实现,但是有些创新产品必须在现有金融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才能完成金融产品的再造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还有一些金融创新产品,用现有的创新理念和工具已经完全无能为力,只能借助全新的金融思想和金融工具才能解决问题,为此,许多的金融机构设立了金融创新研发部门,从宏观金融创新和微观金融创新两方面来研究问题,这样就促进了全球金融创新的发展,进而又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使金融业持续繁荣并极大的提升了金融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2.4金融可持续发展对金融创新进行人才供给金融创新产品的最终来源是掌握金融工程知识和技术的人员。随着金融可持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日益繁荣,金融类专业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金融行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以及金融从业人员数目及其知识水平必然在不断提高,从而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2.3在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金融创新为我们系统的展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见两者的关系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两面的,它即有促进金融业健康蓬勃发展的一面,也有阻碍甚至破坏金融发展的一面。例如,过度地利用金融资源会严重影响未来经济金融发展的进程,造成金融的不可持续发展;一旦金融交易活动严重脱离真实的生产和交易活动的需要,便带有一定程度的虚拟性,从而为过度投资、疯狂的金融投机以及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经营者从既得利益出发,违规违章经营,也会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等等。由于金融对经济运行有着而深刻的渗透性,金融创新中的负面作用必然会给经济带来强烈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消除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坚持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作为金融创新的指导思想,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管理,合理地引导金融创新行为,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为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3、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贡献的测度研究
3.1金融创新对金融可持续发展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根据系统论的思想,金融创新和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均可以被逐层分解,依次构建目标层、评判层和权重层,然后将总目标分解为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能够系统综合反映金融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集。同时金融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贡献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