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教育网>论文中心>中国和印度的海上战略竞争

中国和印度的海上战略竞争

作者:本站来源:在职研究生教育网上传时间:2014-05-30 09:07:16

在冷战后的力量重新分配中,亚洲的地位无疑在上升。这主要归结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大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但是,中印两国在上升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地区竞争。由于许多突出的安全问题,两国潜在的对抗性不容忽视。


亚洲是一个海洋结构的区域。中印两国互动与海洋或濒海地区有很大关系。两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海上边界,但这并不影响两国的海上竞争。作为新兴力量,中印两国的现实安全问题分别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但两国的战略范围已经在这两个区域重叠,这导致两国将各自的海上战略触角扩展到了整个亚洲地区。因此,东南亚成为了中印两国地缘竞争的次级区域,而该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北部至阿拉伯海这条“中一印竞争弧”的中间地带上。


所谓海上战略“竞争弧”指的是印度洋北部-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这条海上弧形地带。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弧形地带是从西亚和非洲进口能源的重要通道。在印中军事冲突的假设情况下,弧形地带的安全会变得十分脆弱。这样的战略脆弱性也限制了中国为达到国家战略目的而在西太使用武力(如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此,中国试图通过增加在这一地带的海军力量存在来缓解能源通道脆弱性的问题。海军军事存在也使北京能够对新德里施加战略压力以解决两国间突出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与印度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达到预期的军事目的。


印度洋北部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对缅甸给予了大量军事援助。中国在缅甸沿海和可可(coco)岛建立了海军设施、雷达和信息情报站,这些军事设施距离印度的安达曼岛最近仅18公里。将来,缅甸的军事设施可以为中国海军远航补充燃料或作为前出印度洋的前进基地。同时也应看到,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对缅甸的外交政策毫无疑问也取得了成功。除了从缅甸那里得到了友善的保证,印缅两国的双边防务关系也取得了令人不可想象的发展。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是。缅甸海军在2006年赴印度布莱尔港参加了Mi-lan-2006演习,缅甸甚至允许印度海军官员参观了“可疑”地点。但是,缅甸军队对中国的军事援助设施同样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就在2008年6月,中国海军人员对可可岛上的军事设施进行了升级。从某种意义上讲,缅甸对中国的军事依赖正是对印度的威胁。


2008年4月,印度和缅甸签订了加叻丹河运输合同,其中内容包括印度升级缅甸实兑港的设施,在缅甸的达威建设深水港。虽然这些举措设想主要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但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新德里试图监视中国在缅甸沿海活动的举措。但是,由于中国的压力,缅甸最终没有允许印度成为实兑港的单独承建方和使用方。


中印两国的竞争还表现在对缅甸能源的开发权利争夺方面。中国公司利用其在缅甸的强大影响力并利用印度的弱点,已经在缅甸取得了比印度公司大的市场份额。2005年,印度获得了第一个缅甸海上油气开发合同――block A-1油气区块开发合同。孟加拉国起初同意让印度的输油管道通过其境内输往印度国内,但后来孟加拉人又反悔了,这使印度对缅甸的承诺无法按期兑现,最终导致缅甸于2007年决定将全部油气从实兑港输往中国昆明。这一决定让人觉得不可理喻,因为尽管孟加拉国节外生枝,但即使这样,缅甸输往中国的输油管道的最近路线距离也是缅甸输往印度线路的3倍。


2001年,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布莱尔港成立了海军司令部。这是印度针对中国在该地区存在所做出的反应。印度的举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对其海上能源安全的焦虑。特别是2002年,印度海军与印尼海军开展联合巡逻,其巡逻航线从印度大尼科巴岛至印尼苏门达腊岛之间的海上航线,正是中国海上航线最薄弱的地方。2005年,印度开始与泰国在安达曼海开展类似的联合巡逻活动。虽然巡逻活动被称为主要针对海盗活动,但也有很强的针对中国的意味。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战略能源补给线的一个脆弱点。印度也是马六甲海峡的“用户”,但更重要的是,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与印度相连的邻近海域有密切的联系。


如前所述,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事进驻增加了印度在马六甲海峡执行军事任务的潜在力量,这对于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中国分析家指出,印度在安达曼的行为“透露出其希望成为马六甲海峡守卫者的愿望。”2007年9月,印度参加了五国Malabar 07-2演习,这是印度洋迄今为止最大的海上军事演习。虽然其目的被描述为“反海盗”,但演习地点选择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域,这有强烈的警告中国的目的。


两国在马六甲海峡正在加强海军兵力的存在。2002年4月,印度海军在马六甲海峡为美国的船只护航。仅仅一个月以后,中国船只又在该水域进行了反海盗演习。其它方面则更为微妙。中国和印度努力寻找在马六甲海峡增加自身政治外交影响力的机会。政治外交影响力在战略上具有无以估计的价值。比如,这会使北京确信,在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下,马六甲海峡及附近濒海水域不会允许中国的敌人截断中国的战略进口。从印度一方来说,政治外交影响力可能导致该水域国家与印度合作,为印度提供中国西出马六甲海峡的海军船只情报。在政治外交影响力的竞争中,中印两国已经采取了各种方法,包括防务合作。为了在马六甲海峡争取主动,中国试图承认马来西亚在马六甲海峡的舵手地位,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包括销售武器来拉拢马来西亚。有证据表明中国的努力获得了成功。2005年9月,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了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签订的第一个类似文件。印度也利用海军施加政治外交影响力。最明显的例子是在2005年,印度将它惟一一艘航母驶向了马六甲海峡。印度航母对马来西亚的巴生港(Klang)和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进行了“友善”访问。而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印度海军还对印度洋海啸执行了大规模的赈灾行动。


南中国海


中国与东南亚许多国家在南中国海(译者注:下简称南海)问题上存在突出的领土领海问题。为解决争端,北京在2002年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地区行为宣言》,2005年又与越南、菲律宾签订了在争议海区进行联合油气勘探的协议,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东盟国家的良性互动。虽然如此,中国与东盟有领海争议国家的军事紧张一直存在。2007年11月,中国在西沙群岛进行军事演习,遭到了越南的反对。一个月之后,印度也被卷进了中国与越南的矛盾中。北京宣布,越南给予印度在临近西沙群岛的油气区块(越南编号为127和128)的开发权是“非法”的,并就此向新德里说明了情况。中国称,越南已经在中越联合勘探合 同的框架下开采上述两油气区块的石油资源,因此越南不能因开采这些区域的石油而寻求印度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中国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了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关系。


中国通过军事演习和舰艇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防务交往。但中国不愿将其军事意图向东南亚国家公开。由于台湾问题的缓和,中国海军正将重心转向南海舰队,最好的例证是中国拓展了海南的海军基地,同时中国还在打造海上远程作战能力,这使得东南亚国家不得不寻求与其它大国的战略关系,“印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可以起到抵消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作用。”印度正在逐渐增加其在西太的海军力量。2000年,印度与越南在南中国海举行了海军演习。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非传统安全演习,但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是印度第~次在南中国海进行海上军事演习,表明印度海军势力的扩张,这遭到了中国的反对。但随后2005年和2007年,印度又在南中国海举行了多个军事演习。


对于中国来说,南中国海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印度,南中国海对其海上贸易和能源进口十分重要,但重要程度不及中国。那么印度在南中国海的“东向战略”的动机是什么?军事专家对此有很多看法,按照印度人自己的话说,“东向战略”意味着“前沿存在”,而“前沿存在”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层面,对于国家的战略利益区域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中国有意染指印度洋,那么印度在南中国海的“存在”就是对北京的重要“战略威慑”。印度的《海上军事战略》是这样描述印度在南中国海的策略的――“正式的结盟虽然不可行,但我们可以通过与该地区的友好国家合作来建立威慑。”


结论


中印两国海上战略竞争的根本原因并不难看出来。中国明显受到印度洋重要的海上战略地缘的驱使,中国需要在未来几十年将海军力量延伸到印度洋。然而考虑到中印两国的竞争甚至潜在的敌对关系,中国在印度洋肯定会面临印度海军甚至美国的阻碍。对于印度,平衡中国正在壮大的海军力量十分重要。如果不这样做,印度地区大国的地位将大大降低,同时还会对印度的国家安全利益造成巨大的威胁。比如,这将使新德里在与北京的陆地边境谈判中陷入不平等的地位。通过海军外交,印度已经将其拓展海上空间的触角伸向了东南亚地区。而在中国方面,中国有意识地收缩了其在东南亚的海军影响,这表明中国希望在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上保留军事选择的余地。与之相应地,中国利用多种手段(如经济、军火贸易等)试图建立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这会使中国为完成其首要战略目标――台湾问题赢得时间。同时,为其海军力量向南投送并最终进人印度洋打下基础。

推荐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所属院校 学制 学费 上课地点 报名时间
更多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