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和:用国际化推动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改革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时间:2015-11-27 09:09:02

对中国高校而言,最难的还是进入企业实习,无论是学生的实习时间还是实习质量,我们都无法与法国相比。

不久前,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这也是江苏省首个将法国工程师的精英式教育与中国高校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办学的工程师学院。

近年来,无论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三方共建知识产权学院,还是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成立,南京理工大学在建立高等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中,一直进行着自己独特的实践与探索。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如何,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本报记者专访了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

培养一批有所作为的人才

《中国科学报》: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大学该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工程人才?

廖文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成为主流,同时社会对高等工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均有相关内容鼓励高校面向行业,吸收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到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国防特色鲜明的重点高校,高等工程人才一直是我们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这些年来,我们在积极探索完备的高等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工程师人才,也叫工程精英,我们学校60多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0%以上,这些学生都是按照工程精英来培养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是以培养工程科学家为目的的实验教育学院,我们希望培养一批在工程科学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才,为未来解决工程科学中的问题;第二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兵器科学技术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化行业领域的实践能力,来实现对知识和工程的把握;第三是省部共建的知识产权学院,培养以工科为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专利代理人资质的复合型人才;第四是中法工程师学院,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范的高层次工程人才。

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成立与招生,标志着我校高等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架构全面建立了,下面就是如何把内涵做得更好,把每一种培养模式深化下去,贯彻下去,培养出真正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实习还在认知实习阶段

《中国科学报》:南京理工大学之所以选择与法国高校合作成立中法工程师学院,在您看来,法国的工程师学院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廖文和: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对于法国工程师学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法国工程师学院一般规模小、专业少,但专业化程度很高,其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除了注重学生扎实的数理和工程基础理论教学,国际化环境下交流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之外,最主要的成功经验是注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精英化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工程项目驱动培养载体上,学生入校后,会组成一个个团队。比如设计一辆赛车,以赛车作为一个项目载体,从入校后,学生就在教授指导下,从设计、采购、加工、制造、装配、试驾,参与整个过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工程有一个很清晰的理解。

不仅学院里设有与专业相应的工作车间及实验室,聘用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作为教师,更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分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多层次企业实习贯穿了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大二参加一般为期4周的工人实习,大三进行3~4个月的技术研究实习,毕业前半年还有工程师就业实习。

《中国科学报》:相比法国的工程师培养体系中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中国的高校对学生工程实例能力培养的情况是怎样的?

廖文和:工程实践能力问题不足是我国高等工程师培养中一个较为共同的问题。当然,高校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努力提高。比如我们,一方面通过学科实验,通过物理、化学等实验来培养实践能力。第二方面,通过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提供精密仪器、电子电工实习等等进行工程训练。第三方面,通过“百千万科研训练”,让本科生基本上都能参与到科研训练中来。此外便是进入专业实验室,到企业去实习。

对中国高校而言,最难的还是进入企业实习,无论是学生的实习时间还是实习质量,我们都无法与法国相比。我国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基本还停留在认知实习阶段,很少能进入过程实习。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法国企业对教育的责任感相对比较强。而在我国,以前行业办大学的时候,高校与企业也有这种紧密的合作,企业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的责任。但在综合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大学和行业之间的关系被慢慢分离开了。在企业没有社会教育的责任以后,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大大降低。

以实践倒逼国际化

《中国科学报》:中法工程师学院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方面是否有所突破?对于我国更广泛的高校是否有借鉴意义?

廖文和:首先,在实习方面,我校在梅斯与法国洛林对外贸易顾问委员会签订企业合作协议书,其下属200多家企业明确愿意支持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以及接收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实习。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接受法国工程教育的同时,也吸收了法国工程教育的文化熏陶。这种多文化背景的融合,会给学生不一样的国际视野。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如果能与企业深度合作,花大力气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就更有利于做好实习工作,而把实习真正做好以后,对企业选择人才也是有益的。在共同培养中选择人才,这才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从我们的角度,也正是希望通过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实践,来倒逼我们学校国际化教育的推进,倒逼我们的高等工程师培养改革。中国高等工程人才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由高校的内动力来推动,满足国家产业转型、战略新兴产业的需要;同时,国际化的教育实践也会倒逼我们高等工程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