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宏校长接受《大飞机报》专访
【导言】
从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到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从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到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从第一架微型飞行器,到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航空科技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在新的发展时期,南航将以怎样的姿态向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又将以怎样方式传承并延续其“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
为深度解析其创新发展之道,《大飞机报》对南航校长聂宏进行了专访。
【受访者简介】
聂宏,男,1960年1月生,安徽宣城市人,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90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长期从事飞行器起落装置设计、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和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励与荣誉称号。2012年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系党总支书记、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等,2001年任副校长、党委常委,2013年任校长、党委副书记。
【背景资料】
《大飞机报》(国内统一刊号CN31-0115)由中国商飞公司主管主办,于2015年5月11日创刊,以“聚焦民机产业、传播航空文明”为宗旨,是中国第一份民机产业报纸。该报逢周三出版,以专注态度记录大飞机项目的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向世界发出中国民机制造业的声音,以专业视角报道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的大事、要事,展现全球航空业蓬勃发展的壮阔图景。
《大飞机报》:国内有一种提法,航空老三校:北航,南航,西工大。您认为南航在这三所学校中,突出优势是什么?
聂宏:与老大哥校院北航、西工大相比,我们不敢说有什么优势,只能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南航的前身是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55年就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第一批航空工业技术人才。1956年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据我所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专科起点的高校,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可以说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独树一帜。
二是学校创新氛围浓厚。学校以航空起家,坚持航空强校,实现特色发展。1958年,南航就开始研制无人机。1970年代,西工大直升机专业整体并入南航,迄今为止,南航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设立直升机专业的高等学府。1988年国家重点学科评选时,南航的飞机设计学科是国家在该领域设置的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建校以来自主研制了近30个型号/型别的飞行器,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近年来,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科技需求,学校承担国家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00余项。在基础研究方面,学校创立的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理论和方法、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在应用研究方面,学校参与了所有航空主机、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有多项技术在“嫦娥三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民经济发展领域,学校在先进制造、精密驱动、机电系统等方面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高。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校友中涌现出了十位两院院士,如陶宝祺、陈达、赵淳生、胡海岩、朱荻等,数十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将军,如王珉、刘伟平、吕祖善等,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如林左鸣、胡问鸣、史坚忠、罗荣怀、吴光辉、秦文波、赵光恒、孙泽洲等。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南航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2011年空客全球大学生航空创意竞赛总冠军;在近六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12项,近四届位列全国前三。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周培源杯”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竞赛中,南航学生屡屡折桂。
《大飞机报》: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有人说,航空装备,作为“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需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目前正处于产业深化变革期。您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若是,您怎样看待这场变革?
聂宏:我国目前各个领域都处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装备制造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事关我国经济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体现了国家的工业发展程度,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一步。航空航天装备作为中国制造的拳头行业领域,必须要实现突破发展。我个人认为,在这场变革中,创新是核心、人才是基础。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原始创新,要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规律,发明创造,这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和最大优势;一种是集成创新,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动态创新过程,航空航天企业应着重扩大在智能集成创新方面的优势。
《大飞机报》:前一段时间,资深媒体人石述思提出了“手品之美”这一概念:中国制造需要的不仅是勉强满足的视觉审美,更需要的是用手可感知的细节美和内涵美。一些学者将其解读为后工业化时代企业管理中的“匠人精神”。但也有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虽然他写到“‘手品之美’在某些领域是绝对必要的,如航天产品,为了一个小部件,就要多个企业合作,在几千几万个成品中挑选出来这一个。”)指出这一想法“略显天真”。在您的理解中,“手品之美”对于航空航天制造业意味着什么?在现阶段,它是否能成为中国制造转型的一个突破口?
聂宏:航空航天工业既是高精尖产业,也是高风险事业,“手品之美”就是意味着精益求精。产品的精度、设备的质量要确保完美无缺,任何一个小瑕疵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航空航天事业中质量意识应该是第一位的。精益求精就是追求细节美和内涵美,追求高质量、高品质。这也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精髓。
《大飞机报》:“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成为了这段时间的热议。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以南航为代表的航空高等院校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又会赢得怎样的机遇?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聂宏:屋之基在石,国之基于众,立人惠众谓之教育。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以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南航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为国家和社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是南航的核心使命。我们一直在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个性化培养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优化机制,完善优良学风达成与素质能力拓展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推进机制,推进研究生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改革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机制等方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飞机报》:2013年6月21日,时任南航副校长的您受聘担任南航校长,当时您自己心中肯定对南航有很多的设想,您认为南航这两年的发展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能否在这里也给我们透露一些南航在未来的发展重点呢?
聂宏:在六十余载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始终坚持学术为本,以科学探索、服务国防为己任,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型号装备自主研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始终坚持航空为本,并以此为依托和基础,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向航天、民航等关键领域拓展,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三航”特色。学校始终坚持走对内挖掘潜力、对外争取资源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建设成为了一所贡献突出、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大学。
作为一所有抱负、肯负责、勇担当的大学,学校经过一代代南航人的砥砺奋进,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发展。回首我们走过的路,以改破局、以新求变的改革创新精神,始终根植于南航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始终体现在学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之中。新时期,深化校内综合改革既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实现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突破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经过认真研究,多方调研,我们制定出了《南航综合改革方案》,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管理机制和校院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着力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院系活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有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研究、高效率管理服务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们自加压力,主动深化校内综合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术水平,增强办学资源整合能力,从而激发办学活力,为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思想的转变提供思想动力和机制保障。
《大飞机报》:2014年6月20日,您第一次以校长的身份在南航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作了题为“走好人生新阶段的第一步”的讲话。为何选择《论语・述而》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十二个字送给即将离开校园的莘莘学子?
聂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习总书记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光大生长于中华文化沃土的道德光辉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所以,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需要扎根我们深厚的文化土壤。所以在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引用了孔子的话来寄语南航的毕业生,走好人生新阶段的第一步,走稳人生的每一步,做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文明友善的人、自由愉快的人。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又引用了孔子的两句话来勉励毕业生,勉励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子既要有“当仁不让于师”的做人准则,又要有“先难后获”的做事态度。
《大飞机报》:自中国商飞成立以来,南航为公司完成了多个科研合作项目,输送了多批优秀技术人才。目前,双方合作涵盖了哪些领域,进展如何?下一步合作的重点在哪里?针对校企合作,有何意见建议?
聂宏:2013年,南航与中国商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研发大型客机项目,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建立双方将围绕研发大型客机项目,在科技合作、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校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中国商飞公司通过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设立“大飞机”奖学金,推荐讲席/兼职教授、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等形式,支持南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南航将通过开设 “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联合招收博士后等形式,为中国商飞公司提供大型客机研制需要的高级人才。双方将采用共同聘用和共同支持方式,在全球范围引进顶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并与国际航空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建立密切联系,通过共同开展对外教育培训、联合培养等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至于校企合作,学校在积极探索科研组织新模式。一是探索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协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协同创新中心改革措施,促进校内外核心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和优质科技资源的全面共享,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探索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机制。在优势学科的特色领域,面向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探索和构建校企之间高效、务实、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建立联合技术研究中心,实施非在编流动科研人员聘用制,建立知名专家学者的柔性聘用制度。三是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学校对政产学研合作的规划与统筹,探索既能深度服务区域又能有效支撑学科发展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学校和区域的互动,深化学校与地方合作,提升学校科技影响力和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促进学科发展。 《大飞机报》:2015年5月5日,刚刚成立的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相关领导到中国商飞公司访问,探索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校企开展合作的可能。这是释放了一个怎样的信号?
聂宏:南航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成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是南航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组建学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统筹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力量,加强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行业、地方的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学校主动寻求与商飞公司在发展战略、智能生产与服务、民机营销、财务管控、人才竞争力评价、节能减排规划、知识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文化整合、公共关系、品牌提升、文艺作品创造、语言培训、科技翻译等领域的合作意向,希望能够与中国商飞在战略咨询方面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力争能够为商飞提供更好的信息咨询、知识外包,发挥好智库作用。
《大飞机报》:您是怎样与航空航天结缘的?是否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南航28年的成长历程? 聂宏:我从小就怀揣航空航天梦,并有幸在成年后顺利加入航空航天大家庭。我的成长过程可概括为一句话:“励志、勤学、深思、笃行”。
《大飞机报》:中国商飞有很多满怀“创新创业创造”激情和梦想的年轻人,其中不少还是南航学子,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聂宏:南航的校训是“智周万物,道济天下”,含义是:探索和发现真理,达到周知万物的学术境界;掌握和运用规律,实现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它体现了学术抱负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激励南航人追求大智慧,践行大道德。南航校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南航和商飞都是创造飞行器这一“国之重器”的人。我相信,我们南航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始终秉持“创新创造创业”的激情,为了祖国的蓝天,共圆“飞翔梦”以助力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