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马敏率团访问印度
2月9日至13日,校党委书记马敏应邀率团访问印度塞兰坡学院、尼赫鲁大学,通过搜集历史档案资料,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积极推动了我校与印度相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访问期间,代表团一行还顺访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和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
2月10日,代表团一行驱车来到位于西孟加拉邦胡格利河畔的赛兰坡学院。赛兰坡学院院长康恩德(Prof. Laltluangliana Khiangte)与该校百余名师生代表为马敏一行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全体在场师生通过吟唱诗歌的方式,向来访嘉宾致以热情而温馨的欢迎。马敏表示,由于前期对牛津浸礼会档案的研究,他有幸与塞兰坡学院结缘,此次再访旨在进一步推动两校校际交流与合作。他说,自2007年访问该校以来,塞兰坡学院所保存的珍贵历史档案对其学术研究的帮助很大,他本人发表的相关文章对于我国圣经汉译史及印刷史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康恩德表示,塞兰坡学院珍视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合作,期待通过此次访问继续推动两校在更多学术领域的合作。
2月12日,马敏一行前往位于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该校校长斯伯里(Prof. S. K. Sopory)与代表团举行了会谈。双方均表示,两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均以文理科见长,双方在诸多优势学科领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两校将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促进合作研究、师生交流,为双边人员往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条件成熟时,两校将互设讲座教授。随后,马敏应邀为该校汉语与东南亚研究中心师生举行题为《牛津浸礼会文献与早期中、英、印文化交流》讲座,受到现场师生的广泛好评。马敏从《圣经》汉译的早期译本、近代中国最早的铅印中文书、汉语语法书之争等方面介绍了牛津浸礼会文献对中、英、印交流的影响和意义。中心主任海孟德(Hemant K. Adlakha)表示,马敏教授的讲座令在座的印度学者惊讶,他们没有想到中印两国近代文化交流远比想象的更为密切和深远。通过本次讲座,大家对于印度的汉语教育、《圣经》汉译及汉语铅活字印刷有了全新的认识。
访问期间,马敏一行分别拜访了中国驻印度大使乐玉成阁下和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王雪峰,看望了我校校友、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领事艾龙飞。马敏介绍了我校与印度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情况,希望得到我驻外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他向乐玉成大使详细介绍了塞兰坡学院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曾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说,该院建校近200年,早在19世纪初就编纂汉英辞典、印刷出版《论语》英文版和《圣经》中文版,为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印人文交流做出了贡献。乐玉成表示,他将择机访问该校。
据悉,2月21日,乐玉成大使利用赴加尔各答与华人华侨见面的机会,访问了塞兰坡学院,并赠送了相关教学仪器。康恩德近日来信表示,马敏一行访问该校开启了“该校与中国的合作之门”,并期待未来开展更多更好的合作。
塞兰坡学院建于1818年,现设有文学院、理学院、神学院,是亚洲第一所授予学位的大学,也是传教士创办的全世界第一所新教教会大学。尼赫鲁大学是为纪念印度历史上第一任总理加瓦哈拉尔•尼赫鲁而建立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969年,占地1019 英亩。现有 10 个学院,其中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现代语言、英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学科均位列世界前15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