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锵
生于1931年,广东广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稀土研究工作至今。历任稀土研究室课题组组长和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9年开始任中山大学教授。现为《中国稀土学报》、《稀土》等刊物的编委,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名誉主任。曾任第2届国际稀土光谱讨论会的主席、第3届国际f元素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2-1954年参加了从独居石提取钍和混合稀土的研究和建厂工作,所得的钍满足了锦州石油六厂合成石油所用催化剂的需要。1958年组织和参加了从独居石的混合稀土和包头稀土尾矿中提取分离稀土的中间工厂的建立,研究和综合了分级沉淀、分级结晶、氧化还原、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等分离方法,获得了除Pm和钪以外的全部单一纯稀土。1952-1962期间,提出了工业用的铈的湿法空气氧化法和利用钇的位置变化来分离钇的原理和萃取法,提出了分离稀土的流程。同时开展了稀土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等溶液化学的研究。
1972-1977年组织和参加了研制掺钕的铝酸钇激光晶体,用于炮兵激光测距;组织和参加了无机液体激光物质及稀土发光材料的研制与推广。80年代后开展稀土固体化学和非三价稀土化学的基础研究,合成了一系列稀土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研究其光谱和发光性质与磁化学。提出在空气下使Sm、 Eu和Yb在一些含四面体结构的发光材料中利用不等价取代法还原成二价的简便与安全的新方法。与韩国合作研制Dy在高压汞灯中的应用,并通过吉林省科委的鉴定。90年代,研制出掺镝Dy、Eu、Nd、Sm、Yb等稀土离子的长余辉材料和图像存储材料。通过稀土离子电荷迁移带的研究求得三价和四价镧系离子的电负性,比周期表中现有的数据更系统和更合理。利用Eu3+的电荷迁移带的实验值及其与其它三价稀土离子的电负性之差,提出了计算一些三价稀土离子的电荷迁移带能量的新方法,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近年来,制备出一系列用于固体照明的发光二极管(LED),等离子显示(PDP),场发射显示(FED)和长余辉(LLP) 的稀土发光材料,以及用作闪烁晶体和固体剂量器的探测材料;利用β、γ、χ射线、低压电子束、真空紫外光、紫外光和红外线激发,研究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过程,做到发光颜色在色坐标图内的调控。
出版了专著3本,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稀土的提取、分离、分析和应用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稀土离子光谱性质的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院士科普书系”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集体);“新型稀土杂化及纳米复合光电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