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盘点谋划十件大事
1月8日上午,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探讨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有关工作,会议盘点出2014年并谋划了2015年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十件大事。副校长李明、崔延强出席并讲话。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洪军首先作2014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报告,主要从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概况、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以及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三个方面作了汇报。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尹晓东作了研工部年度工作汇报,汇报以“立德树人、提升质量”为主线,着重从“两个重点、三支队伍、四个契合点、九大任务”等多方面作了总结回顾,并提出了2015年六个工作展望。
各二级培养单位踊跃发言,交流了所在培养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学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相关举措表示支持和肯定,并提出有关建议,气氛热烈祥和。
随后,崔延强副校长向大家介绍了2014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10件大事,并谋划了2015年应该做好的10件大事,并就如何做好这十件大事提出了工作要求。
李明副校长作总结讲话,对2014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听取了会议介绍的2014年十件大事和2015年工作规划,对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充满信心,希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成绩。
会议由研究生院张学敏副院长主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部)党政领导,、荣昌校区负责人参加会议。
(党委研工部 研究生院供稿 编辑 郑劲松)
――相关链接――
2014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10件大事
1.保质保量完成接收推免生工作,生源质量显著提高。2014年接收推免生557名,招收硕士研究生6201名,博士研究生336名,生源质量明显提高。
2.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推进以研究生主文献制度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加强中外主文献研读必修课程建设,继续推进研究生主文献制度建设,投入经费140多万元启动全校165个主文献资源库建设项目。
3.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试点校校、校企、校研联合培养项目。依托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搭建政产学研+订单式特色教学平台,开展以企业实际研发项目导入为主要形式、以职业能力构建为目标的联合培养。
4.改革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评定制度,实施博士生导师岗位申请审核制。制订《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依据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别、经费额度等进行岗位审核,实行遴选、招生、考核一体化的申请审核制,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并依据该办法顺利完成2014年首次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审核和新申请人员岗位审核工作。
5.以研究生为主体开展“我爱我师.我心中的好导师”活动。活动由研究生自主投票,选出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该活动将持续到2015年9月份,评选情况将于教师节前夕揭晓。
6. 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与信息公开制度。发布《西南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报告》、《西南大学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从招生、培养、学术贡献、学位授予、学术道德、导师队伍、毕业研究生规模、结构、就业流向、薪酬状况、专业对口度等方面,客观评价了各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及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
7. 完善学科评价体系,发布《西南大学学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13-2014)》,启动学位点合格评估。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将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紧密结合,定期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科动态调整与学科投入的重要依据。
8.深化学科调整改革,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布局和结构的调整。紧密围绕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完善综合大学学科架构,完成《西南大学深化学科调整改革方案(草案)》的制订。撤销资产评估、林业、保险3个专业学位类别,新增法律、风景园林、新闻与传播、国际商务、中药学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至此,我校专业学位授权点达21种。
9.构建研究生“六大”资助体系,深化研究生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打造“千百硕博下基层”品牌工程。有研究生社会志愿服务团队被评选为2014年全国大学生绿色公益团队一等奖;研究生段永杰与其实践团队被人民日报“一百个人的中国梦”专栏报道;教育部“一线采风”栏目、《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对我校研究生社会实践进行单篇报道。
10.申报并获批立项多个省部级项目等。学校获批教育部、重庆市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获批2014年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3项;成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创新论坛。
2015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十件大事
一、学科专业设置标准与学科动态调整。
二、完善硕博连读,博士生入学申请审核的准入标准。
三、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实施。
四、研究生学位申请学术标准修订。
五、深化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改革,改进硕士生导师评审办法。
六、推进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
七、研究生就业创业管理体系改革与就业创业培育项目试点。
八、改进研究生资助体系,实施研究生优质生源奖学金。
九、拓展研究生社会实践路径,改进学生评价体系。
十、完成学位委员会换届,完善学位委员会议事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