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转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告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时间:2015-10-30 09:01:00

报告一:

报告主题:脑功能认识上的鸿沟

报  告  人:杨雄里 院士

时        间:2015年10月31日9:30―10:00

地        点:心理学部415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脑计划策划人和发起人。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学术杂志“Progress in Neurobiology”,“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2000~)顾问编委,“辞海”副总主编(2000~),《中国科学》编委(1998~)。亚大地区生理学联合会(FAOPS)秘书长(2006~)。曾任《生理学报》主编(1988~2002),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1998~2002)。《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1998~20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1999~2004)。 杨院士长期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专注于视网膜神经机制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五本,译著多部。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基金资助。曾作为 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和Co-PI分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HFSPO)”研究基金资助。1988年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1996年分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奖。1991年当选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二:

报告主题:对当前疼痛研究的困惑和思考

报  告  人:赵志奇

时        间:2015年10月31日10:00―10:30

地        点:心理学部415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赵志奇,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和痛觉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枢突触传递的药理学和痛觉传递和调制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支持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课题、攀登计划和973项目的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和综述8篇,专著3部。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9)、卫生部八五重大攻关项目成果奖(199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9)、上海卫生局医药科学进步进步一等奖(1988)和中国科学院科学成果一等奖(1980)。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曾担任上海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和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Neuroscience Bulletin》共同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生物学科》副主编、《国际麻醉学和复苏杂志》特邀编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编委、美国“Molecular Pain”编委、《神经损伤和功能重建》编委、《神经解剖学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