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奖学金系列报道之三】 黄敏敏:坚定纯真的交流生
出生于1994年的黄敏敏目前在北京科技大学交流学习,为接受采访,特意从北科大赶来,进到办公室时,脸被冻的通红通红的,带着孩子气的微笑,纯真阳光帅气!
勤奋紧张的交流生活
黄敏敏是机电工程学院机械1205班的学生, 也是我校交流生计划的受益者。由于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2014年9月开始,作为机电工程学院选派的交流学习生之一,他来到了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黄敏敏说:“整个年级只有10个名额,必须是班级学习第一名才能取得资格。”其实为了竞争到这个出去交流的机会,他专心学业,甚至放弃了参加water队的机会:“本来我十分想参加,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来到北京科技大学后,黄敏敏求知若渴,选修了《机电一体化》《微机电》等12门课,其中4门是必修的,8门是选修。此外还有工程材料实验、机械设计实验、微机实验。每天的时间都是排得满满的,晚上回到宿舍还要写实验报告,没有休息时间。“所有的交流生都这样,我刚获得交流资格时,上届学长柳冰就告诉我,机会难得,去那边一定要多选课,考60分没用,要好好学,学深点。”目前他在那边的成绩很不错,每门考试都在80、90分。在北京科技大学,他最喜欢听边新孝老师讲授的《机械设计》:“边老师很有经验,视野开阔,讲的确实很到位。也十分幽默风趣,很多学生都爱听。”
目前,对黄敏敏来说只有周六周日可以放松,业余时间他会看点《爱情公寓》之类轻松愉快的片子。那边的学习氛围,他赞不绝口:“即便没课,早上学生也基本都在7点半之前起床学习,晚上大家基本都在图书馆,即便在宿舍也大多都在学习。最神奇的是,我们宿舍的一个哥们,一边跟女朋友视频,一边写实验报告。上课,你发现玩手机的人很少。这可能跟那边老师抓的紧有关,上课都点名,缺课真的会处分。”可能年纪还比较小,谈到未来发展,黄敏敏觉得有点迷茫,他很坦诚地说,没过多考虑未来,但肯定还是机械方面的,他认为这个专业年纪越大越吃香。目前也不想出国,只想考北京科技大学或者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现在选得课程多,大四就轻松点,专门复习考研。”他也清楚自己科技创新实践方面还有欠缺:“我希望考完研,或者读研时多参加类似的活动。”
痴迷军事知识
除了学习,黄敏敏还对武器、战争史等军事方面知识非常感兴趣。从高中开始,他每期《国防日报》必读:“那会儿学习紧张,也没其他丰富的娱乐活动,就1块8 、2块钱在报亭买份看看。”原以为自己是军事专家,到了大学才发现宿舍有个同学对军事知识了如指掌,令他十分佩服,也激发他抓紧机会补充相关知识。
大一、大二对黄敏敏来说除了学习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入党。“我很幸运,大二就入了党。爷爷奶奶很开心也很支持。”这方面受爷爷和爸爸的影响:“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家思想都很传统。爷爷和爸爸喜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故事,对共产党非常有感情,我就潜移默化受影响了。”他说自己不太会表达,但是国家需要肯定会走出来,目前具体也不知道做些什么事情,只能尽可能起到好的表率作用。”
黄敏敏其实是个乐观活泼健谈的孩子:“人多的环境中我就感觉很HIGH,人少就比较郁闷。”他说自己到过的地方很少,没来北京前,最远就是南京。刚入大学,和朋友一起爬长城,看见长城,他发出“哇,好高的山呀!”的感叹,一时传为笑谈。但他不觉得自己可笑:“其实很多同学都这样,上大学前,大家都没出过远门,我们宿舍有个广东学生,从没见过雪,那年北京下雪,他一夜没睡,趴在窗户边看了一晚上。”说笑归说笑,他非常希望将来有条件有时间能到处走走,看看外面的大山大河,增长见识。
浓浓的乡情乡愁
黄敏敏家在江苏启东,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在长江入海口长大。这里虽然不复早先水乡的风光,但在孩子们鱼塘里钓虾摸鱼是常有的事。“我们老家以渔业为主,从小在水里长大,给我半小时,能钓上一堆虾。” 小时候黄敏敏家左边是莲藕池塘,右边是清水小河。每年开春,十几家合买一些半尺长的鱼苗扔进河,并设网用流水养鱼,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就抽水捞鱼。“这算是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每次三四个大人下去抓鱼,小孩和妈妈就在岸边拿鱼网盛鱼。然后大家再抽签分鱼,别提多开心了。”但他也很遗憾,家乡目前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下游的长江水。有次闸门坏了,带着咸味的长江污水倒灌,令渔业损失惨重:“小鱼基本都死了,1米长的大鱼半漂在水面上奄奄一息。”
他认为自己是个乡土情节较重的人:“可能是家里独子的缘故,妈妈不太想让我走得远,她最想让我去上海。”黄敏敏说,家乡有正月十五给祖先上坟的风俗,他昨天晚上打电话给妈妈,请父亲代他祭祀,妈妈立刻流泪哽咽。这些都牵动黄敏敏的心:“虽然我感觉比较适应北京生活,但还是怀念南方的味道。我们那里隔江能看到崇明岛上的自行车。所以将来可能还是要去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