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信”文化大讲堂第34讲 苏中教授谈为学创新
3月4日下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苏中教授作客“勤•信”文化大讲堂第34讲,以《勤信为学 创新为源》为题目,结合个人教学科研经历,为广大青年教师讲授为学创新经验。校党委副书记杨军主持。本次讲座由校工会和宣传部联合举办。
讲座中,苏中结合个人教学科研成长经历,首先与大家分享了“善于总结、确立研究领域”的宝贵经验;同时强调,确立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过程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定位定向、以创新为源,融入团队。
苏中认为青年教师“定位”就是根据自我评估和对外界环境评估的情况,确定自己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定向”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社会需要,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是做好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他表示年轻人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想往哪方面发展? 可以往哪方面发展?最有可能往哪方面发展? 在选择发展方向过程中,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在谈到创新时,苏中认为,创新必须有new ideas !必须阐明自己特有的研究特色,即本人要开展研究项目的特色和新颖学术思想,而不是泛指的一个新领域的特色。对个人而言开展科研必须了解自己所处的基本大环境,了解国家、北京市、学校、学院、本学科和团队的发展方向,把自己置身于学科/团队中,确定自己能为学科/团队做点什么,这样才容易出成果。
在谈到学术道德时,苏中叮嘱青年教师,要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
本次报告内容丰富,事例生动,信息量大。在座青年教师受益匪浅。自动化学院高可老师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听了苏教授的报告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相信也能一点一点改变,成长为一名勤信为学的创新、科研型教师。”
范军芳老师说:“‘勤信为学、创新为源’体现出苏中教授为人、处事、工作、育人等方面的核心思想,特别展现出他对于创新的孜孜追求。从个人体会来说,印象很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视野,二是功夫。作为大学教师,受过并且正在实施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较宽阔的视野。同时,成绩的取得必然是在艰苦付出基础上的。”
杨军指出:“青年教师是学校今后命运所系,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发展,希望讲座能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启发,更希望更相信再过10年20年,听过讲座的青年教师能作客讲堂传授自己的为学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