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向我校研究生支教队员表示问候
“一年的支教工作不仅帮助支教地的孩子们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也极大地锻炼了自己,对自身生活、工作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10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研究生支教团历届队员座谈会,传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向中国科大支教队员的问候。校党委副书记蒋一,校党委宣传部长蒋家平,以及在校历届支教队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团委书记张平主持。
因公出差在外的校党委书记许武委托有关部门对支教队同学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社会学习,这是青年学生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对科大支教工作的持续关注和肯定,体现了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勇于担当,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历练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此前,从宁夏海原完成一年支教工作的中国科大第16届支教队的8名同学给李克强总理写信,汇报了支教过程的心得感悟、与当地学生的共同成长经历,并随信呈上我校学生原创的支教主题歌曲《如果不是你》MV。10月11日,李克强同志在中科院白春礼院长转呈中国科大学生支教队员的这封心得感悟信上批示:“请转达对支教队员的问候!”
座谈会上,蒋家平传达了李克强总理对支教队同学们的问候,以及白春礼院长在信件中对我校支教队员们卓有成效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度肯定与赞扬,并和大家重温了2011年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科大时给我校支教队的题词“志愿服务,报效社会”,以及2012年给我校第13届支教队员的回信精神。
座谈中,同学们结合李克强总理2012年给我校支教队员的回信精神,畅谈了参加西部支教活动的感悟和收获,纷纷表示不负总理嘱托,积极践行当代青年“志愿服务、报效社会”的价值追求。
“支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让第16届支教队队长周鹏感受最深的是,“如何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支教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是如今支教的意义所在。”第16届支教队员徐晶芝的体会是,“支教不仅仅是教授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支教地的孩子们认识外面的世界,教育不仅是教授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懂得真善美”。
支教队员们认为,支教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为支教地带去帮助,也体现在我们自身的受益中。第15届支教队员刘翼说,“支教让我开拓了眼界,学会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年的支教经历,帮助我学会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使我对生活和工作的认识更加平和、宽容”,同是第15届支教队员的张璐很感概,“对于那一年全心全意地付出,我感到很满足、很骄傲”。徐晶芝认为,“支教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是很好的锻炼”。
对于老队员来说,支教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纽带;对于新队员来说,支教是即将开启的新旅程。正在公共事务学院读博士的第13届支教队队长吴茂乾说,“支教的经历早已深深烙印在支教队员的心里,一届届科大人在西部的土地上进行志愿接力,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对于中国科大支教队员们来说,大家曾经在同一块热土上挥洒过热情和汗水,心中都蕴藏着作为科大人简单而炽热的梦想,就是不忘初心,追求人生价值”。正在接受培训的第18届支教队新队员阎鹏飞对于一年后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将科大人的精神和爱心带去,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蒋一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强国必须强教,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支教作为“强教”的一个载体,拥有很多内涵。首先是对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其次是对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支教不仅能通过支教队员的实际行动对校内和支教地产生正面影响,还对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很大作用。帮人即是帮己,每个人都贡献出一点善意,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第三是加深对“爱祖国、爱人民”的理解,支教是对“志愿服务,报效社会”最好的诠释之一,每个人只要能从点滴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洪流。
蒋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不仅指的是书本知识,还有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支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支教经历将成为同学们的终身财富。对于科大人来说,不仅可以将在课堂上习得的科学方法运用到社会管理上去,还能将在实践中学到的方法论再运用到科研工作本身,这是一种互补的方法。他希望同学们牢记总理的嘱托,将“志愿服务,报效社会”理解好、传承好、发扬好,将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