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院积极开展特色在线实践课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时间:2020-04-03 13:44:05

疫情当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医学影像学院第一周在线教学如期开展。众多在线课程中,实践课的开展难度尤其高、挑战特别大,如何在学生无法进入医院的情况下保证实践课教学效果,成为困扰临床教师的难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独辟蹊径,借助临床团队在医院实地录制的教学资源,开拓了一种新颖而高效的“云”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实践技能的有效传递,并且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受到学生、教师和校内、外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将在课上学习DR、CT、MRI等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课程的教学路线很有特色,由“实践(早期接触临床设备)-理论-再实践(实践理论课学习内容)”构成,但是,目前学生无法进入临床,如何通过在线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更好应对这一挑战,学院在线教学领导小组紧急组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负责人耿左军、教学副院长尚丹丹、课程负责人宋登浩、学院教师秦瑞平等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出以实地录制教学资源为主,在线互动为辅的实践教学“云课堂”模式。包括医大二院、三院和四院在内的共20多名医学影像技术教师勇担重任,开启了在医院影像科的“云”中漫步。教师角色转变为“编导+导演+演员”,以影像科为场景,影像设备做道具,制作出一整套早临床实践课程资源。为了保质保量的将尽可能多的内容展示给同学,教师们忘记了休息,甘冒风险冲在医院一线录制视频。短短十几天,就集中录制了DR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MR检查技术等71个现场视频+讲解,并附加了在疫情下的特殊DR、CT检查技术,作为课程思政的有效支撑。教师录制的视频完全还原了临床场景与操作过程,全面、准确、生动,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成为支撑实践教学的最有力保证。

课程前期的充分准备确保了授课过程的圆满完成。课堂由录课视频结合在线互动(老师提问或学生提问)与课堂小测进行,每节课都有2-6位教师同时在课程微信群中联线。课前制定具体到分钟的严谨授课进程,课上学生进行视频学习后立刻进入互动环节,做到即学即问、有问必答。尽管学生不在医院,但通过视频能够看到真实的设备与场景、准确清晰的操作流程,听到针对学习目标的实时讲解,作为理论课前的早期临床接触,起到了与现场教学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

为了确保这种新模式课堂的教学质量,学院特邀校内外专家进行教学督导,全国医学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张雪君教授、我校临床实践教学部郭建国主任、以及“三个老师”和班主任都加入了课程群。督导专家见证了课堂全过程,对课堂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推广,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一周的“云”中漫步课程已圆满收官,临床教师不仅应对着疾病的挑战,同时高质量应对在线教学的挑战,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上有了创新与提升。此次录制的课程资源将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未来“教学视频+线上虚拟实践”为主更高效、更优质的早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尝试和可能,为整个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发展和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