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曼,药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药科大学时间:2020-07-20 14:59:18

李运曼,药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系副主任。国家863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通报等知名杂志审稿专家。

从事心血管药物及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药理研究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生理药理学教学工作,主讲人体解剖生理学32年,主持和承担了1.1类创新药甲磺酸胺银内酯B片的临床研究、新型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HZ08与P-糖蛋白结合模式及转运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

发表SCI文章60余篇,申请专利共12项,获发明专利证书10本,获新药证书2本,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证书4本,主编《心血管药理学》、《生理学实验与指导》等教材。至今指导了博士研究生26人,指导硕士研究生70余人。

一、研究方向

1.心脑血管药理:研究抗脑缺血、抗心肌缺血创新药物的药效学作用及作用信号通路或靶点;研究宽治疗时 间窗的抗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物;研究炎症因子与脑缺血、心肌缺血、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的关系及其药物干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药物干预等。

2.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药理:研究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逆转剂的药效学作用及作用作用信号通路或靶点;研究如何提高创新药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靶向性、细胞摄取效率及生物利用度等;以体外细胞实验为基础,并与动物在体实验和临床样本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细胞膜ABC转运子、炎症因子与凋亡蛋白等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分子网络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创新药物的干预进行研究。

二、学习工作简历

1978年2月―1982年12月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读大学,并获学士学位。

1996年9月―2000年6月于中国药科大学读药理硕士课程。

2005年6月17日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理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2003年5月13日被中国药科大学聘为药理专业教授。

1982年12月至今, 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从事心血管药物及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药理研究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生理药理学教学工作,主讲人体解剖生理学32年。主讲生理学多年。讲授药学医学基础多年。讲授硕士生当代药理学和药理学进展多年,讲授博士生药理学进展和分子药理学多年。指导博士生26人,指导硕士生70余人。自2001年-2005年连续5年享受中国药科大学校特殊津贴。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三、社会兼职

1.2014年7月当选为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2015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生理学会常务理事,聘期4年

3.2015年10月被评为中南药学杂志编委

4.南京药学会第九届药理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

6.江苏省药品保健食品审评专家

7.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

8.国家863计划基金评审专家

9.国家农业部兽药评审专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11.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

12.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13.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JournalofPharmacyandPharmacology、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新药杂志和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四、近年来发表论著

1.论文:近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

2.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药理学术交流大会

3.论著:

(1)李运曼、方伟蓉主编,《心血管药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2014年3月第一版。书号:ISBN 978-7-5537-0656-6

(2)丁启龙、李运曼主编,《生理学实验与指导》,(中英文对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12年7月,第一版 ,书号:ISBN 978-7-5067-2844-7

(3)楼宜嘉主编,李运曼,刘铮副主编,《药物毒理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6年2月,第四版。书号:ISBN 978-7-117-22371-3/R.22372

(4)郭青龙主编,李运曼副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15.8.,第二版。2016.1.第二次印刷

(5)刘耕陶主编《当代药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5月出版,第二版。

五、承担的科研课题

(一)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1]  :

1、1.1类创新药甲磺酸胺银内酯B片的临床研究,课题编号:2016ZX09101-031,国家科学技术部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2016.01-2019.12)

2、新型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HZ08与P-糖蛋白结合模式及转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81173088,项目主持人。(2012.01-2015.12)

3、基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灵仙新苷(AR)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课题编号:20120096110004,项目主持人。(2013.01-2015.12)

4、基于肠道粘膜免疫系统Treg细胞的抑炎作用揭示灵仙新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江苏省高技术计划基金,项目编号:BY2014129,项目主持人。(2014.07-2017.06)

5、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一类新药AR6胶囊的临床前研究,江苏省高技术计划基金,项目编号:BG2007613,项目主持人。(2007.08-2010.12)

6、 辛清感冒颗粒的研究,江苏省新药创制基金,项目编号:0512036,项目主持人。(2005.12-2010.12)

7、 新型抗风湿胶囊的研制,项目编号:BS96016,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项目主持人。(1996.10-1998.12)

8、 一种威灵仙新皂苷-Clematichinenoside AR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30772770, 负责药效学和活性测定。(2008.01-2010.12)

9、灵仙新皂苷原料及胶囊,江苏省新药创制基金,项目编号:0709040,负责药效毒理试验。(2007.10-2010.10)

10、中药一类新药灵仙新苷胶囊的研制,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基金,(候选药物)项目编号:2009ZX09103-371,项目副组长。

11、多靶点抗脑缺血新药MA的研究与开发(化I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候选药物)(No.2009ZX09103-093),负责药效及机制研究。

12、一类抗高血压新药ATPT的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临床前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09ZX09102-036。

13、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HZ08药物研究,重大专项(化I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临床前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02AA 233071。

14、川阿格雷作用机制试验研究,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临床前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9102101,药效负责人。

15、抗肝癌新药CPUsiRNA2临床前研究(生物技术要一类),项目编号:2013ZX09301303005,国家科技十二五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临床前研究项目),负责药效学研究。

16、新型强效快速镇痛药物紫堇达明临床前研究,项目编号:2012ZX09J12110-06B,国家科技十二五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临床前研究项目),负责药效学研究。(2012.01-2016.12)

17、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HZ08药物研究,国家863计划基金,项目编号:2002AA 233071,负责药效试验。(2002.01-2005.01)

18、 重组水蛭素Ⅲ的新用途与新剂型研究,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040316005,负责药效毒理试验。(2004.03-2006.12)

19、 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科罗索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编号:Y071013,负责药效学及机制研究。(2007.10-2009.10)

20、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CET-05-0495,负责药效学及机制研究。(2005.04-2006.12)

20、 酶工程技术研制L-麻黄素,课题编号:696-902-03-07,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负责药效学及机制研究。(1996.01-2001.01)

21、 银杏内酯的毒性研究,江苏省新药创制基金,江苏吴中苏药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2.01-2005.12)

22、 川续断皂苷接骨胶囊研究,课题编号:96-901-05-65,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负责药效毒理试验。(1996.09-2001.09)

23、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MA抗脑缺血研究,国家级创新性项目。(2007.01-2008.01)

24、新三肽YK-68(焦谷氨酸-天冬酰胺-色氨酸)抗血小板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国家级创新性项目,科目:522,部门:02500005-7。(2008.06-2009.06)

25、岑娟,李运曼(导师),PI-3K/Akt与NO/cGMP的关联性在炎症诱发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 ,江苏省2009年博士生自然科学类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CX09B_291Z。

26、四氢异喹啉类MDR逆转剂HZ08对K562/ADM的逆转机制及临床研究,项目编号:P200802,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临床药学研究基金,负责药效学及机制研究(排名第二)。(2009.07-2011.06)

27、熊莺,李运曼(导师),灵仙新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江苏省2011年博士生自然科学类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 CXZZ11_0825。(2011.06-2013.06)

28、四氢异喹啉类MDR逆转剂HZ08对K562/ADM的逆转机制及临床研究,项目编号:YKK09070, 2009年度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医药卫生科研课题),负责药效学及机制研究(排名第二)。(2010.08-2012.08)

29、冯贻东,李运曼(导师),新型肿瘤化疗增敏剂HZ08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编号:ZJ11310。(2011.12-2013.05)

30、张瑞,李运曼(导师),基于TNF-α抑制的灵仙新苷(AR)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博士)项目,课题编号:02705335。(2012.06-2014.06)

31、李运曼(导师)基于TNF-α抑制的灵仙新苷(AR)抗心肌缺血作用,2012年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教育部质量工程拨款,课题编号:02640343。(2012.06-2013.08)被评为优秀

32、李运曼(导师)基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灵仙新苷(AR)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教育部质量工程拨款,课题编号:02640470。(2013.06-2014.08)

33、张妍妍,李运曼(导师),新型P-gp抑制剂HZ08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博士)“211工程”三期专项资金。(2013.11)

34、胡雅慧,李运曼(导师),HZ08/rHDL纳米载药系统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华海药业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13B-004HH。(2014.01)

35、李运曼,《心血管药理学》(项目编号:14),研究生优秀研究生课程,江苏省教育厅。(2014.09)

36、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号:3144060044,名称:1011.2.2。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编号:SKLNMZZCX2101604,主持人。

(二)新药研发项目:

主持多项新药研发项目,包括龙血竭总黄酮、生脉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抗心肌缺血药效学及毒理研究;黄芪提取物的抗心力衰竭药效学研究及毒理研究;以及银杏内酯冻干粉的抗脑缺血作用等多项新药研发项目;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抗脑缺血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心痹通的抗心肌缺血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氢溴酸醋酸普拉格雷的抗血栓形成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具栖冬青苷的抗心肌缺血药效实验研究等。

六、获得专利证书、新药证书及临床批件

1、申请专利共12项:其中第一发明人3项,第二发明人3项,第三发明人5项,第四发明人1项,第六发明人1项。

2、获发明专利证书10本:其中第一发明人3本,第二发明人1本,第三发明人5本,第四发明人1本。

3、获新药证书2本:

(1)续断总皂甙提取物原料1本(原二类中药),国药准字Z20070053,浙江迪耳药业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负责药效毒理实验;2007.9.

(2)续断壮骨胶囊1本(原二类中药),国药准字Z20070054,浙江迪耳药业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负责药效毒理实验;2007.9.

4、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证书4本:

(1)2015年9月10日获辛清感冒颗粒(受理号:CXZL1200009)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5L0179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课题负责人。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2)2008年获复方洛神口服液,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号:2008L0038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课题负责人。

(3)2011年获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化药1.1类)临床批件1本,批件号:2011L1008,负责该药的药效学研究。

(4)山茱萜片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1L02622,受理号:CXZL1000019,单位: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江苏吴中苏药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受试药的毒理研究。

七、获奖情况

1、获江苏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一份:经络穴位对透皮药物促进作用的机理研究,2004年10月22日,排名第三,负责药效学部分。

2、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一本,成果项目:酶工程技术研制L-麻黄素,本人承担该药对心血管的作用研究,负责药效学部分。

3、荣获中国药科大学2001-2004年科技工作做出显著成绩荣誉证书一本。

4、荣获《中国药理学通报》优秀审稿专家证书一本。

5、1999年荣获中国药科大学优秀课程二等奖证书一本,排名第二。

6、获2006年度校级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排名第一。主要制作者:李运曼、方伟蓉、郭青龙、王秋娟、关腾。

7、获2006年度校级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主要制作者:郭青龙、杨勇李运曼、王秋娟、彦天华。

8、2006年《人体解剖生理学》被评为中国药科大学精品课程(二)类,排名第三。

9、2006年获得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天空教室杯”多媒体教学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多媒体课件)竞赛三等奖,排名第二。

10、荣获2009年度《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优秀审稿人证书一本

11、本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灯盏花素冰片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荣获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称号。

12、指导老师:李运曼,硕士生钱贻崧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山楂酸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被评为2011年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学位委员会。

13、指导老师:李运曼,博士生熊莺获得江苏省2011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荣誉证书,项目名称:灵仙新苷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XZZ11_0825。

14、指导老师:李运曼,本科生彭健雅等5位同学的“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表达及功能的变化”项目在2011年度中国药科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中被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

15、李运曼和方伟蓉主编的《心血管药理学》研究生教材于2014年获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项目1项。

16、荣获江苏省药理学会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

16、主编的《心血管药理学》荣获第28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评选委员会,2015年9月。

17、被评为中国药科大学2014-2015年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中国药科大学工会,2015年12月。

18、2016年1月12日获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博瑞教授奖”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知道老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