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提出中国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
今年4月,以陈雨露教授为第一作者的著作《大金融论纲》出版发行。该书针对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的全球经济目标提出了“大金融框架”。本次发布的研究报告《走向核心国家――中国的“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浓缩了《大金融论纲》的理论框架和政策主张。
陈雨露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自18 世纪后期发生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五次长周期,继工业革命,蒸汽机与铁路时代,钢铁、电力与重工程时代,石油、汽车与量产时代,信息与通信时代之后,目前全球处于“第五个长周期的转折点,第六个长波即将展开”。每一个长周期都对应着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而引发整个经济社会的结构性转变。
“大国崛起需要有大国金融。”陈雨露教授提出,为了把握世界经济第六周期的机遇,实现国家经济和金融崛起的战略需要,中国的金融发展应体现三个战略定位:一、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体现保障功能;二、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体现发展功能;三、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家货币和金融产业的崛起,体现支撑功能。基于上述战略定位,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金融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和现代金融“双轮驱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报告中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三步走”于2040年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等理论观点和发展路径。报告中还创立了“金融失衡指数”,以有效描述中国经济周期中的金融失衡现象。报告认为,对于金融体系的风险监测,早期的方法大部分指标缺乏前瞻性,而且纷繁复杂和彼此冲突的指标对决策者造成了影响,而“金融失衡指数”与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具有较强的系统相关性,且与现行的“企业景气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相比,对经济周期的反映更为敏感也更为领先。
发布会前,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举行闭门会议,深入讨论了《中国“大金融”战略与发展路径》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副校长查显友、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黄红元,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总裁王庆、前总裁莫泰山,上海虹口区区长吴清、高华证券首席执行官章星、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