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担完成的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获评“优秀”等级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时间:2020-04-01 13:41:48

(供稿 社科处)日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布了2020年度1-2月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情况,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李育民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晚清条约关系观念的形成及演变研究》、法学院肖北庚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研究》和公共管理学院赵子林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理论自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分别通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批,获“优秀”等级。

《晚清条约关系观念的形成及演变研究》系李育民教授主持的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编号14BZS055)的最终成果,含前言、结语,正文八章,共60万字。该成果对晚清条约关系观念的形成及演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剖析条约关系观念产生的主客观因素;论述晚清时期清政府、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势力条约关系观念的基本内容,诸如条约性质辨识与主权观念的化转、主要条约特权的认识及批判、守约观念的形成与演变、条约“相互义务和权利”观念的形成、了解认识和基本接受国际法的历程与波折、修废不平等条约的各种构想;以及清政府的羁縻之道与条约外交的观念递嬗等等。该成果视野新颖,立论客观,内容厚重,资料翔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从思想认识与实践运作的结合上,该成果全面论述了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观念演变及政策变化,以及各种社会势力的认识和态度,深入剖析了近代观念产生形成的路径,系统探讨了这一中国近代思想政治史的基本问题,等等,为建立这一领域的研究体系奠立了基础,并对近代外交史、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亦具重要参考价值。通过考察中国外交史上这段重要的思想历程和经验教训,阐述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地位的艰辛历史,该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以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规则,为外交部门提供参考。

《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研究》是肖北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的现实基础、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研究》(立项编号14AFX011)的最终成果。该成果有机地运用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相融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一般原则和要求,课题组认为,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是对现行政府采购法律规则、原则和政策按照一定意义脉络进行整合进而形成价值一贯、逻辑严密、规范周延、梯度结构的政府采购法律规范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课题组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索了我国现行政府采购法制未体系化的缺陷与不足,进而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结合政府采购法制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主要问题提出了制度构建的具体对策,即构建主体权责清晰、客体范围周延、交易规则科学高效、政策功能完备、绩效考核范式主导监管制度和引入专门行政裁判制度。该成果提出了以财政支出为主线重构现代政府采购交易规则、以绩效考核范式为本位重构政府采购监管制度、引入专门行政裁判重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等全新观点,丰富和提升了政府采购法律理论研究。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理论自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是赵子林教授主持的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编号14CKS019)的最终成果。该成果的主要内容包含八个方面: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生成与演化、理论实质与社会危害、大学生理论自信的必要与可能、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大学生理论自信的现状和特征、主要缘由、抵御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侵蚀的基本原则、具体对策。所有的研究模块和内容都清晰地针对同一个中心命题,即: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理论自信有何影响,如何应对?对于这一命题,课题组通过实证调查把握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我国大学生理论自信的现状,结合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从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分析,初步厘清了大学生受到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的主要原因,给出了对策建议。该成果进一步深化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则对应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大学生理论自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深刻认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理论实质和政治目的,防止落入其理论陷阱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据悉,本批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受理的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的结项申请共1372个,经同行专家鉴定,1124个项目予以结项,其中123个项目获“优秀”等级;198个项目暂缓结项;50个项目被终止。结项优秀率仅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