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召开线上研讨会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时间:2022-03-19 10:36:55

2022年3月6日,我校区域经济学专业部分研究生在张强教授指导下进行了分散化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变化态势的线上研讨。

所谓“分散化”,指的是在进入较高水平的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走势出现的变化,包括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在十九大以后,习总书记提出城镇化与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习总书记对“逆城镇化”现象和用语的肯定,实际上指出了我国大城市地区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城乡之间人口双向流动、城镇化与逆城镇化相得益彰的阶段。分散化主要表现为大城市外围地区的人口增长快于中心城,因而出现外围人口比重上升、密度提高、郊区居住及其服务功能增强等现象。

首都经贸大学的分散化研究团队已进行了超过十五年研究,有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了成果。此次研讨会围绕“分散化”主题展示了近期研究进展。贾静副教授运用大量西班牙语文献对大洋彼岸墨西哥城市发展中的分散化现象进行了独到的研究,从中墨比较中寻找分散化的共性和个性;博士生刘占芳在前人研究单一城市案例的基础上,梳理长江经济带上海、武汉、成都三大代表性都市的分散化,探求国内不同地区分散化走势的共性和个性;硕士生樊安然梳理了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阐释了逆城镇化为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硕士生秦猛探讨在逆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职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从而证明乡村功能正在发生着从“为单一的农业生产者服务”向“为多种职业的居住者服务”的变化;博士生王翊嘉从城乡关系研究被忽视的“人居”视角,进一步讨论了乡村人口变化过程中显现出的生活功能演进趋势,试图论证乡村功能变化会导致城乡融合的内在机理;博士生张怀超从理论层面试图建立一个“城乡空间关系”的分析框架,勾勒城乡空间关系变化对于城乡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

最后,作为对本次研讨会现实意义的总结,张强教授做出“点睛”:新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也是农民转移就业的城镇化与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城镇化相互充实、“进城的”城镇化与“在乡的”城镇化相辅相成的阶段;对于逆城镇化、乡村功能演变、乡村振兴等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城乡之间“人”和“业”关系的变动。这是分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即在逆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今年党中央1号文件强调“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这也是上述所有研究的“落地点”。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就存在着集体土地的利用问题,其中有居的问题,有业的问题;有形态问题,也有学理问题。从形态看,1号文件提出以“中小微企业集聚区”作为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和乡村农外经济的重要形态。从学理看,应将克鲁格曼们和米尔斯们结合起来研究,把外国的经典理论和中国的现实经验结合起来研究,把经典的城市化与后来的分散化结合起来研究,把向城市的经典流动与向乡村的逆向流动结合起来研究,把城乡土地、治理两个基本制度对于人口流向、流量、流速的正负作用结合起来研究,这样才符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才能做出具有创新性和学理价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