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礼在成都分院调研工作
6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成都召开科研管理改革暨成都分院系统“一三五”新进展座谈会,通报了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情况,听取了院属成都、重庆地区各单位负责人所做的“一三五”新进展汇报,并就院机关改革和院属研究机构与企业普遍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通报了科研管理改革背景、思路及进展情况。他表示,此次改革旨在适应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着力理顺关系、强化协同、提高效能,保障“一三五”规划的落实和“创新2020”的深入实施。他希望院属各单位为进一步深化机关改革、加强院机关作风建设等建言献策,多提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认为,院党组实施机关科研管理改革的决策顺应了发展需求,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实施高效、平稳有序。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支持和配合院科研管理改革工作,转变思维方式,主动适应新变化,并积极探索深化所级科研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白春礼作了重要讲话。他对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绩,以及相关单位在芦山地震科技救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各单位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练目标,明确自身定位,突出重点与特色,强化重大产出导向,集中力量在主要方向、重大项目和重大产出上有所突破,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创新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针对成都分院系统转制研究机构的发展问题,白春礼指出,国家创新体系中将企业确立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对转制科研机构是重大发展机遇。院属各类企业要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研发能力、科研成果积累、研发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研究所协同创新,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在回答与会人员就院机关改革提出的有关问题时,白春礼指出,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政府大部制改革及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新趋势,适应当代科技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新特征,适应中科院科研机构、学部、教育“三位一体”发展架构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战略使命,推进“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建设。他强调,创新人才培育是中科院的重要产出之一,一直以来,学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也相对独立,难以充分发挥合力。筹建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基础前沿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发挥综合优势,为“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白春礼指出,以前一直提“打破学科壁垒,进行综合交叉集成研究,加强协同创新”,但面临很多困难,原因就在于科研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这次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简政放权,改变机关切块管理研究所的做法,减少机关对研究所具体事务的管理,机关各部门的管理工作都面向全院所有研究所,提高机关工作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和执行力。他强调,中科院是院所两级管理体系,研究所是一级法人,各学科的研究力量都在研究所,这些研究力量和工作布局并没有改变。机关改革只是减少了对研究所微观事务的管理,原来由业务局管理的方向性课题经费,已直接配置到研究所支持“一三五”规划的实施,所长要把法人的权利和责任承担起来,把研究所创新发展的自主权履行好,推动研究所又好又快发展。
在成都期间,白春礼与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等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院省合作,以科技助力四川实现“两个跨越”等进行了会谈。白春礼还应邀为四川省组织的学习贯彻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读书班作报告,分析了当前科技发展态势和规律,阐述了各国为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并就四川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四川省委、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以及省委组织部、科技厅,中科院办公厅、院属成都和重庆地区各单位负责人分别陪同参加座谈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