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系列报道-人文院推进在线教学工作有声有色
为有效解决学生因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到校上课的问题,人文院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精神要求,积极部署、有序推进,使学院的在线教学工作有声有色。
中文系:以爱为旗,同心战“疫”
自接到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中文系老师们多次集体探讨合宜的授课方式,研究合适的上课平台,调研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次研讨之后,中文系所有课程都找到了不错的在线教学方法。
一是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平台。王全权教授的《金庸小说欣赏》和周阿根教授的《语言与文化》两门课程在2019年完成了幕课的拍摄、制作,已在“中国大学生幕课网”上线,这为两门课的在线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中文系的其他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在幕课网上也有相关课程,这些高质量的幕课是很好的参考资料。此类课程老师们会安排学生课下学习课程,然后在“腾讯会议”“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直播平台进行直播授课。虽然老师们都是第一次做直播,但是大家在克服技术性问题之后,兢兢业业授课。就目前学生和老师们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远远高于预期。
二是狠抓基础,根据中文系课程的特点督促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上课讲授的同时,中文系同仁们都积极鼓励和推动学生多多阅读经典作品,让学生借着经典的力量思考现实、苦难和生命的意义,借着写作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陈蔚老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开出了书单,并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写文学评论,学生们一份份厚重的评论发过来,陈蔚老师很欣慰。魏巍老师在《外国文学》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和瘟疫有关的文学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忠贞不渝的爱情,《鼠疫》《局外人》中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都为蜗居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厚重。
语言记录的是普通人的苦难,文学关切的是受伤的人的心灵。在祖国遭受瘟疫创伤的时间里,记录着纯洁的善意和伟大的爱的文字是最好的安慰。瘟疫让同事、师生暂时不能见面,但是中文人愿以爱为旗,助力抗“疫”。
附1:以中文系《编辑学》课程为例,学生网课出勤率100%
广告系:全力谋划,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互动性
从2月初学院下达网上授课的通知开始,广告学系全体授课老师积极摸索各类网上授课方式,选择了适合各自课程的授课软件平台,在正式开课前进行了一系列软件测试活动。针对网上授课进行了全新的课程准备活动,提前做好各种突发情况,通过建立课程QQ群,设定自习课预案等措施,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开课两周以来,广告学专业师生非常好地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师生精神面貌激昂,除特殊情况请假外,同学基本实现全勤到课。教师方面,老师们在授课中基本上除网络软件偶尔卡顿,基本未出现意外情况,保证了课堂教学平稳进行,广告系老师反馈“慕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学习数据可以实时掌握,互动及时,可以监控,课上时间讨论热烈,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生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积极,能够认真完成课堂回答和课后作业,总体上课效果据学生反应也十分良好。
广告学系师生将根据学校指示,进一步稳定推动网上授课活动,直至疫情结束,转入线下教学。同时,也提前做好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衔接活动,确保教学计划认真有序进行。
广电系:战“疫”进行时,停课不停学
备课。广播电视学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老师们在备课时也依据自己课堂特点进行准备。在理论的备课过程中,老师们除了如往常一样制作精良的PPT之外,结合互联网实时互动、互联互通的特点,提前将补充材料发给同学们阅读,并通过网页检索的方法将一些上课会用到的补充材料、视频提前检索,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通过屏幕间的切换达到更好的分享效果,避免课程视频播放不清晰的问题。而偏向于实践教学的课程,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利用更为便捷。授课教师在课堂中除了直接向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之外,还可以结合网络中的教学视频,对部分步骤进行更为详细的解释,一些无法下载或者在课堂上演示的素材也可以通过网页的展示进行。由于网络授课让教师的课堂材料更为清晰的展现在每一位同学的荧幕之上,因此一点点瑕疵都会被放大,为此广电系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比平时更为认真细致,在图片选取、文字撰写、图文配比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经过反复的校对,确保没有错别字、没有不应出现的内容。
授课。人文院广播电视系的老师基本使用“腾讯会议”进行在线的直播教学活动,在上课前,广电系的老师们会提前将会议直播房间信息与课程会用到的文献、视频资料提前发布在授课群中。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将屏幕投送到每位同学的屏幕之中,让每个同学都能清晰的观看并记录授课的重点内容,而且可以在不同界面切换,给同学们展示更为丰富的资料。在实践课程中,授课教师将实践放在课下,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并与同学们讨论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此外,老师们还会将一些在课堂上限于硬件条件无法展示的内容,通过网络流媒体或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展示。如相机的使用在课堂上限于空间的距离,后排的同学很难看清教师的实际操作,需要重复讲解,而通过视频直播,可以将每一个步骤展示在同学面前,强化学生学习的音效果。
互动与答疑。腾讯会议软件附有单独的聊天功能,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听课的学生可以随时在聊天对话框中以文字的形式提出问题,教师在看到后可以结合内容及时回应,且不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极大的提升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对同学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决。此外,由于全班同学一起视频在现有网络条件下艰难实现,广电系的老师设计了更多的课堂互动环节,通过语音进行交流与讨论。如电视新闻评论的课堂中,老师便可以组织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对当下的时事问题进行讨论,其他同学则可以利用文字聊天功能发表观点,形成更全面的互动,提升课堂效果。
社会学系:以“课程思政”引领线上专业课教学
社会学系教师结合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性质与特点,主要采用网络直播授课的方式,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疫情防控”大背景,理解专业知识,开展专业研讨并进行专业反思。
通过持续精心组织,严格管理,落实细节,社会学系教学形式和学生需求日益匹配,教学效果持续向好,构建起师生共同成长的在线学习“共同体”。通过课程,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如韩鹏云老师的《志愿者服务与管理》课,利用网上直播授课的契机,邀请了各地著名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团体负责人到授课直播平台参与实践经验的分享和讨论,重点邀请参与了南京悦民社会组织负责人徐晓辉、爱德基金会高级主管王园园、鼓楼区鼓楼街道南秀村养老中心主任陆云等抗疫的一线志愿者及志愿队伍负责人参与到讲授和讨论之中,通过讲“抗疫”志愿故事,感受志愿精神,形成同学们对抗击疫情的高昂志愿精神的认同。
线上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培养信息化的尝试,课堂成为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沿阵地。这样的课堂授课有助于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也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奉献精神的崇高敬意。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损害人的身体,同时会对人的心理带来冲击,社会学系还将课程与疫情结合,从疫情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一定问题情境。如姜婷娜老师《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课,让学生从患者、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等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和行为状况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充分展开交流,分享个人感受。同时,课程利用网络直播授课的契机,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工作委员会“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关于社会工作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实务指引”等资料,引导专业学生思考如何在贯彻善行、责任、公正、尊重和诚信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下,有序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社会学系大部分课程教学目的是学习并优化社会工作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本学期的课程开始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下,社会学系主要以“课程思政”引领线上专业课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层次,使他们自己建构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并内化为专业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