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修力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时间:2020-04-02 17:07:19

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四川省广安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地震安评工程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学科首席教授。

研究领域涉及建筑结构抗震、水工结构抗震、重大工程结构和设备抗震、强震地面运动、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计算力学方法、结构损伤诊断等方向。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三十多个纵向科研项目研究,以及“秦山核电站燃料组件抗震试验和计算分析”(核工业总公司重大项目)、“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抗震性能试验和计算分析”(核工业总公司重大项目)和“溪落渡拱坝抗震动力分析与安全性研究”等横向科研项目。

创造性提出波动问题的级数解边界积分法和各向异性介质SH波传播的两类格林函数解;在单相、两相和多种介质波动数值计算方法上取得创造性成果,丰富了求解大型复杂动力学问题的手段;高坝抗震研究取得了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应用的国际领先的创造性成果;建筑结构地震倒塌研究取得获得了工程应用的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著作二部;发表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50余篇。

主要学历

1979.9-1983.8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地下工程专业)本科

1983.9-1986.7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硕士

1987.9-1990.5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博士

主要任职经历

1990.5-1992.8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力学博士后站博士后

1992.10-200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历任高级工程师(92)、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6)、博士生导师(97),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结构振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95),中国科学院结构振动开放实验室副主任(96)等职,95年短期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1.8至今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历任防灾减灾学科首席教授(02-04),岩土工程学科首席教授(04-),科技处副处长、处长,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近五年中担任的主要课程

研究生课程结构动力学

工程波动理论

主要研究领域

建筑结构抗震抗爆

水工结构抗震

重大工程结构和设备抗震

强震地面运动

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计算力学方法

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

智能仿生算法及其在结构损伤诊断、健康监测方面的应用

主要在研纵向项目资助情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0325826):“复杂介质条件下波动正反演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2004年~2007年,100.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51001):“现代预应力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技术研究”,2005.1~2007.12,50万元,正在执行,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90510011):“复杂岩基条件下拱坝-库水系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高效算法研究”,2006.1~2008.12,24万元,项目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研究”,2006年~2009年,300.0万元,项目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地下空间防灾减灾”,2006年~2009年,420.0万元,项目第二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公共建筑物防爆抗撞”,2006年~2009年,500.0万元,项目第二负责人。

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地铁火灾烟气控制计算机模拟研究”,2005年~2007年,240.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地区超高城建筑与大型公用建筑地基基础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研究”,2005年~2008年,50.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创新团队“重大工程防灾减灾”,2005年~2008年,150.0万元,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教委项目:“高层建筑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研究”,2004年-2006年,30.0万元,项目负责人

总参人防办项目:“炮航弹爆炸作用下人防工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与智能防护研究”,50.0万元,项目负责人

迄今为止获得的主要荣誉

“设计地震动估计与高拱坝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1)

“拱坝动力非线性分析和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拱坝系统三维动力分析及抗震措施研究”获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

“复杂条件下高拱坝(300米级)建设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

“300m高坝抗震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4)

“非线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6

被中共北京市委授予“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统战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被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

列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

被评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5)

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2006)

带领的学术团队被列入北京市首批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2005)

作为带头人的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十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2006)

主要学术兼职

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

中国工程科学理事会理事

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高教学会科研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理事

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理事

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管道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首届)委员

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

《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会编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编委

《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会编委

主要社会兼职

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工作员(劳动保障监督员)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特邀陪审员

北京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北京市九、十届市委委员

九三学社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