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人,要有包容精神――柯炳生校长在第十三届学代会上的讲话
首先,再次热烈祝贺学代会的召开。每年,我都参加这个会,并且是怀着越来越欣喜的心情。我感觉到,我校学生会的工作,越来越好。我这里说的学生会,是对各种学生组织的简称,包括校学生会、学院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等。
会前,我向团委的老师要来了学生会的工作总结。我知道学生会在过去的一年中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没有想到做了那么多的工作。各种活动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效果之显著,令人赞叹。对这些活动,我无法一一列举出来进行表扬,但其中有两个方面,我想特别地提出来。第一个方面是制度建设。包括组织结构职能调整、建设新制度如提案制度、各种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如编制学生会工作手册等。这不仅提高了本届和以后各届学生会工作的效率,更是法治精神的良好体现。而法治精神,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基本素质,也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成分。第二个方面是微信平台的建设。我校各个学生组织建设的微信平台,其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氛围,充满了正能量;其思想性和表现力,令人刮目相看。微信平台传播影响力之大,不仅仅覆盖了全体学生,也广泛影响到我校的教师、广大校友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从某一个时候开始,校园网上的很多重要新闻的点击率大大降低,我初感疑惑,后来恍然大悟:同学们都在第一时间从手机上读到了!从微信平台上,我了解到很多同学为了准备今天的会,昨天工作到深夜两点钟以后;我也了解到新一届学代会的筹备进展情况,包括主席候选人的演讲和他们的答记者问。那些问题很尖锐,有深度(提问题的记者同学是来自传播系的吧);三位候选人的回答很精彩,有思想。从微信平台上,我还了解到,你们准备了289页近十万字的提案报告。学生会的提案工作越做越好,不是仅仅把同学代表提出的问题直接转给学校,而是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这十万字的报告,我和学校相关部门的老师,一定会认真研读,尽早及时回复办理,最大限度地让同学们满意。
看了你们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报告,我不禁想到:如果没有学生会,没有各种学生组织,校园生活将会是怎样一副冷落景象。你们做了很多学校各个部门无法做到或者无法做好的事,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你们真正具备了校园主人翁精神。你们让这个校园五彩缤纷,活力四射;而你们自身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锻炼,你们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地锻炼了独立思考和主动作为的精神,锻炼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的能力。这些精神和能力,是未来你们作为社会主人所必须的。你们与这个校园一起成长……你们是农大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学生会!这不是对前一届的否定,这是在前一届或者前几届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和超越;这是我校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的学校,每一年都有进步,都有新的超越;我们的学生会,也一定会如此:向新主席卢亮辰同学表示热烈祝贺!我预祝新一届学生会,也成为我校最好的一届学生会!你们需要继承,你们更需要超越,你们一定会实现超越!
这一届学生会的工作成绩斐然,当然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包括团委老师、辅导员等老师们的支持。但是,有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就是这一届的主席――宋宇齐同学,非常出色,表现出了突出的领导力。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现在已经被北大免试录取为研究生。我这里特别提一下她,还有一个原因:她学的专业是“非典型”的农大专业--媒体传播学,就是不久前网上说的那个“播种系”。“播种系”事件,我与很多同学一样,在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有些同学在微信上和跟帖上表现得有点激动。还有一位老师,是一位在我校传播系当义工教课的中央电视台资深记者,也给我发来短信,表达了不平之意,言词之中,似乎希望我能够想个办法讨回公道。恰好,我那时正一边开政协会,一边在绞尽脑汁想着今天的讲话主题,想着讲点什么与往年不同的新东西。这时候,脑子里突然就闪出来两个字:包容。我以前在阐述大学精神时,谈到四点,其中之一就是包容精神,但从来没有展开来细谈过。网上的这一小小事件以及部分同学的反应,给了我启发和联想,于是就想借题发挥一下,讲讲包容,讲讲我们农大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包容精神。
包容,应该有几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对一些非原则性小事的忍让,是对无心无意无知冒犯的宽容。这需要有理性态度,摒除情绪化反应。根据网上的报道,我觉得“播种系”事件中两位名人的言语,不过是对农业大学有传播系感到意外惊讶,脱口而出,做了点小小的调侃,如此而已。至于报道中以此为例证,误将传播归为艺术,炮轰高校艺术扩招,应该是记者或者编辑一不小心给弄错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于农业院校包括我校存在不少误解和偏见,其中很多远远超过“播种系”事件的影响。例如,很多人在谈到我校的时候,就往“脸朝黄土背朝天”上想,就往“高大上”的反面上想;而很少有人知道,我校的学术成果(以国家科技奖励和世界顶尖刊物论文衡量)位居全国高校前10位之内,我校的就业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的农业学科已经名列世界大学之前茅;我们没有艺术专业但学生合唱团却上了春晚,我们没有体育专业但有学生当了珠峰上的奥运火炬手……这个单子可以很长,我就不在这里过多罗列自夸了。这些误解的存在,有很多原因,一是农业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比较普遍;二是这些年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大学的发展很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三是我们自己的工作也还是有不足,还没有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程度。尤其是像传播系这样的在我校属于“非典型”的小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数很少,尽管已经有优秀的毕业生在各大媒体工作,包括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以及主要门户网站等各类媒体,但是,总体的影响力还远远不足,还没有在三农问题的报道中,发挥出显著的引领作用。就这个意义看,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事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校传播系的存在,同时也督促我们思考,如何把我校传播专业和其他类似的小专业,打造得更精更强,让我们的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中,也像生物、农业和食品专业一样,也涌现出影响突出的业界精英和“名人”。《论语》的开篇就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行胜于言,我们要用自强不息,用快速发展的实力,来支撑我们的自信和定力,来包容社会上的不解与误解。我们没有“播种系”,但我们希望每一个系都是“播种系”,播种农大理想,播种农大精神,播种农大品格。我们宁愿每一个中国人都饱食无虞而忘记我们,也不愿很多人饿了肚子才想起我们。
包容的第二个层面的含义,是对人的包容,是不苛求苛责身边的人。这个层面的包容,比对具体事件的包容更不容易,更为重要。对人的包容,是成功做事的需要。现代社会中,要做好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都要靠合作、靠团队。如果没有包容精神,就不可能有顺畅的合作和团结的团队。合作的伙伴,团队的成员,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是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能够包容者,才能强大。正如《道德经》所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就是说,汪洋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让四面八方的涓流源源不断地汇聚过去,是因其善于接纳和容纳。我们的学生会、社团组织,也是一样。包容精神,就是重视工作伙伴的优势和长处,而容忍其劣势和不足。我在去年学代会的讲话中,谈到了“长板”理论,那时的角度是从供给者的角度,是希望同学们做长做强自己的长板。“长板”理论也适合于需求者: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也是要着眼着重于每一个人的“长板”情况如何,而不是其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发挥出所有人的长处,齐心协力,把一项事业做成功。没有包容精神的领导者不会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没有包容精神的成员不会是一个贡献正能量的成员。在座的同学们可以想想,当你们要组织一项活动时,一定会首先想哪些同学有这项活动的特长。如果你们想找人重新设计学生会的网页,那你们一定去找网页制作技能突出的同学,至于这个同学有性格急躁、唱歌跑调以及睡觉打呼噜的毛病,你们都不会计较。对人的包容,更是快乐生活的需要,是人生幸福的需要。没有包容精神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喜欢抱怨,容易偏激。没有包容精神的人会总是处于苦恼之中,因为总是看到身边人的缺点,别人的缺点多小都是大,并且看到了还不遗忘,总是耿耿于怀。况且,不包容别人的人,往往也不容易被别人包容,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样的人,经常让别人不快乐,结果是自己更不快乐。一个宿舍的同学如果能够相互包容,这个宿舍就会其乐融融;一个班级如果能够相互包容,这个班级就会积极向上;一个学校如果能够有包容精神,这个学校就会和谐发展。一个大学的包容精神,体现着一个大学的气度和胸怀。在这个宏观层面的包容环境之下,老师们对同学要包容,把你们视为成长中的孩子,把你们视为自己的孩子,最大程度地鼓励你们,允许你们“试错”,帮助你们改错,让你们长处更长、强处更强,短处和不足不断得到克服和弥补。你们在学习走路和跑步的过程中,难免会跌倒;你们要努力做到的是,不在同一个坑中跌倒两次。与此同时,你们也要学会不断提高对别人的包容,不断增大自己包容精神的容量。特别需要你们的包容的人中,首先当然是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以及某个关系特殊密切的人!关系特殊密切的人,哪怕是互为女神/男神,也需要特殊的包容;你们如果现在不懂,将来也一定会懂的。还有一些人,也特别需要你们的包容,包括:学校中那些为你们提供各种服务的员工们:食堂师傅、宿管阿姨、保洁大妈、校车大叔、安保哥哥以及图书馆、校医院等等服务部门的人们。他们中有你们的长辈,更有很多你们的同龄人,是你们这些名牌大学学生的羡慕者。他们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你们知道和不知道的辛苦。是他们,使得我们的校园成为全国绿化先进,成为北京市的平安校园先进,使得我们的食堂誉满京城,我们的校长信箱名扬全国……但是,他们的工作中,也会难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当出现这个情况时,请你们给予一定的包容。你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学,已经表现得很棒了;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表现得更棒!你们会在这种包容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尊敬,更多的友爱,更多的快乐。
包容的第三个层面的含义,是对思想和文化的包容,这是精神层面的包容。在一个日益开放、流动、多元化的社会中,这种精神层面的包容更为重要,更具有宏观性和长远意义。社会上的人,思想是多样的;世界上的国家,文化是多样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同的人在一起,所持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点,对各种大小事务的判断和看法,以及一些行为规范和习俗,势必不尽相同,甚至相差悬殊,乃至完全相左。思想与文化领域中的多样性,可能远远超过自然界中的多样性。有人会说,思想与文化领域中,有很多是不好的东西,不应该包容。这当然是对的,我讲包容,是不包括这一部分的。如何界定呢?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以法律为准绳。只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凡是不违背法律的事情,都应该在包容之列。对于一个大学来说,这种精神层面的包容极端重要。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是这个意思。世界上的一流大学,一定是思想和文化包容度极高的大学。大学包容精神之要,是自由和民主的办学精神,是用人之长的办学理念,是对各种学术观点的包容,是对师生个性特点的包容,是对干事者的包容,是对探索者的包容,是对执着精神的包容,是对有缺点的人才的包容。我校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将这种包容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体现到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去。例如,我校尊重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多年之前废除了僵化的量化的科研考核制度,对老师没有任何年度科研的硬性指标要求。力求为老师们提供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鼓励老师在没有外部压力下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在学生方面,也努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最主要是自由转专业政策,让每个农大学子,都能够学其所长、学其所爱。这两项政策,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的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我们的研究生来自全国各校,我们的新教师来自全球各国(当然啦,现在绝大部分还是出国留学归来者;将来要逐渐提高外籍教师的比重),我希望这样一种多元化的环境,会帮助同学们培养增强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包容性。思想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在于:取长补短,兼听则明,吸收各家之精华;求同存异,和谐相处,避免无谓之争斗。我希望同学们不仅仅善于表达,更要乐于倾听。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与你不同的想法,你才不会片面偏执,你的思想才会更完善,更加无懈可击。如何增强包容精神,我有一个粗略简单实用的办法:换位思考,就是坐到对方的板凳上,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校的学生辩论队很棒,我看过一个网上的视频。我好久以来,一直有一个想法,一个可以说是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设想:在正式辩论开始前的某个时候,比方说当天的上午,突然通知正方和反方两队,让他们互换角色,然后,下午就开始按照新的正方和反方角色进行辩论。你们是否觉得,这个想法有点 interesting? 我不知道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有一个推断:如果真的经过了这样的过程,那么所有参与辩论的人,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对于该辩题的理解,可能会更加全面深刻的多。
总括起来说,包容,可以让你忽视不如意的小事,而集中精力做大事;可以让你多看别人的优点,而利用长板做成事;可以让你有科学的待人处事之道,为别人带来欢乐;可以让你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幸福。包容,当然是有底线的。法律是第一条底线,对于违法违纪的事情,不能包容。对于一些不良行为,也不能纵容。自信是第二条底线,包容,不是软弱屈从,不是委曲求全,不是被同化,而是要坚守自己,和而不同。越是自信的人,越是内心强大的人,越容易表现出真正的包容。
同学们,中国农大的定位是围绕食品营养和人类健康,培养相关行业的精英人才。这样的精英人才,需要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而包容精神,是其中的重要之一。有包容精神的人,温和而坚定,理性而自信,不偏激,不极端,不片面,不狭隘,凝聚力强,正能量多。有包容精神的人,会是一个理性的批评者,积极的建议者,务实的改革者,合格的建设者。大学四年,我们无法教会你们所有的东西,但是我们要努力帮助你们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们成为具备各种优秀素质的精英之才,或者至少是精英之材。我们会努力用学校的自信精神,锻造你们的自信;用学校的包容精神,熏陶你们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