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3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在我校成功举行。本届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周烈、副校长朱佩芬出席会议,法政学院院长杨富斌、党总支书记陈静、副院长孟凡哲以及国际政治专业教师一同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朱佩芬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周烈为开幕式致辞,他介绍了我校历史与建校宗旨,希望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能助二外一臂之力,帮助二外建设,让二外为外交人才培养和外交发展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
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教授杜懋之分别致辞。我校国际政治专业学科带头人董秀丽教授作了国际政治专业建设汇报。她围绕我校本专业的前身、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和所属专业的国际热点信息采集基地等六个方面,分别作了详尽的汇报。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主题报告议程。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由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主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朝鲜核问题研究专家张琏瑰,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唐文方都在大会上做出了重要报告。
阮宗泽副所长结合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与多年来亲身经历的外交事件谈了对当前外交的看法。他引用了习近平主席“要有国际视野、国际责任”的发言,并提出未来十到十五年将是中国面临转折的重要时代,在外交方面中国要有自省精神与使命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国。
张琏瑰教授对朝鲜核试验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朝鲜核问题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不久前朝鲜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与以往都不相同,这使全球核问题更加严重。
唐文方教授从另外一个论点出发,谈了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他指出,中国政治生活出现了政治表达空间拓展化、表达渠道多样化、维权意识加强的新趋势,这些都挑战了西方传统的民主理论,同时也是中国争取国际民主政治话语权的一个良好契机。教授们的报告内容丰富且生动独到,有助于与会者更准确、全面地把握我国外交的趋向,也使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同学们对学科研究方向、把握外交核心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
随后大会举行闭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宝俊主持闭幕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我校法政学院院长杨富斌教授发表致谢讲话,本次研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