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林桂军教授为APEC建言献策 促全球价值链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7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副校长林桂军教授为APEC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当天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林桂军教授和有关专家针对此次会议的“全球价值链”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受到《光明日报》、《证卷日报》、中广网等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以下是林桂军教授在APEC全球价值链促进亚太经济体合作与发展媒体吹风会上的发言(商务部网站刊发)。
协调制定贸易政策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可持续发展
林桂军
各位记者朋友:
全球价值链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革命性(巨大的)变化,它不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日益增加的相互依赖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资本、技术、管理技能和企业家的跨境流动,改变了南-南、南-北之间贸易的方式,是过去20年全球贸易高速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
亚太地区是当代全球价值链的发源地和成长地。国际生产网络的规模居世界之首,有世界最大的“总部经济”体美国和最大的“工厂经济”体中国。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重要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是欧盟的1.8倍。成员间价值链依存度高,美国对中国的价值链依存度高达到19%,超过对欧盟的依存(13%)。
然而,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仍然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缺少政府之间的高层治理,贸易保护主义、自然灾害、政治分歧随时可能影响生产和贸易的稳定运行。其次,自由贸易区协定往往不能使协定成员与全球价值链保持一致。第三,应该鼓励更多的国家,包括亚太地区的发展中成员和原材料成产国,更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为全球价值链成员升级转型提供政策引导。目前,一些迹象显示,亚太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出现减速的势头,伙伴之间的联系较之从前有所减弱。
为此,由中方倡导并获得APEC所有成员一致通过的《促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应运而生,就显得特别及时和特别有价值。接下来的关键,是亚太成员应该携起手来,面对当前的挑战,在维护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拓展全球价值链范畴,进一步降低价值链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强合作。比如,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整套瞄准全球价值链改革的贸易政策的支撑,包括进一步降低中间品和最终品的进口关税,简化原产地规则和标准,进一步改革出口加工区,促进投资和服务的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改进营商和市场竞争环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除此之外,APEC还必须思考什么样的政策有助于推动发展中经济体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这些,都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下一步应该认真研究和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