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黄琦谈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时间:2014-12-03 11:18:08

李言荣校长关于人才培养的报告非常精彩,尤其是谈到“让更多的学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这一提法深入人心、令人振奋!


一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以基本功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等优点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保证了我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但是通过长期观察毕业生毕业后的表现和影响力,发现仍存在不足之处。能源学院自建院初始,就将人才培养理念定位在以培养学生领导才能和科学思维为突破口上,力争在精品化人才培养上做出贡献。


能源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专业,涉及范围广,在现实社会中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等紧密联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有鉴于此,我们确立了培养能源领域系统级、复合型和领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的内涵是:培养的人才具备基础扎实、科研突出、素质全面、勇于创新和国际化视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结合能源学院的实际情况,全院上下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授课方式、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水平科研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突出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源学院通过几年的建设,到目前本科生人数达到309人,而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4人,生师比约为7:1,这也为学院实现精细化培养创造了条件。学院配置了辅导员、年级导师、班导师、个人成长导师和科创导师的多层次导师体系,实现每个本科生成长过程的全监控。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学院全部本科生均进入科研实验室或者由学校或学院主办的各种科创实验室,实现本科生创新基金全覆盖,并与九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东方电气、天威新能源等本领域的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交流工具,以课程或班级为单位建立了QQ群或微信群,进行深入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是人才培养面向国际化。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走向世界、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百年,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意识、引领世界的自信心和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能力,为这一强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撑。


学院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实施以“Problem based Learning,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terest based Learning”为特征的强化思维和实践训练的模式;在课程教学方面,探索实施以“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by Teaching, Learning by Discussion”为特征的互动教学模式。其次,建立了多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学院成立了出国留学俱乐部,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各种培训和交流平台;利用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海外联系,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外知名学府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学生到这些知名大学出国深造提供了途径;学院内部通过各种措施,促使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交流,帮助留学生融入学院,逐步建立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文化育人氛围。另外,学院通过各种举措,活跃学院的学术交流,保证平均每个月均有1名以上海外学者来学院交流,利于学生了解国际前沿资讯和科技最新进展。学院还与能源领域的国际知名大公司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如ABB(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在学校专门设立了能源助学金,资助学院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这些措施已取得了初步效果,能源学院各年级本科生的出国、出境交流比例维持在20%以上,处于校内领先水平。


三是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一扇窗,学院的一切工作应该围绕以我们教师的身体力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今后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因此,从一开始,我们的工作就定位在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上。学院利用各种渠道,推进教师进行国际交流或到国外高水平研究机构学习,并专门针对到海外交流的教师制定了多元化的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科研手段。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经历的比例超过60%,为学院面向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打造国际化的高水平科研支撑体系。为了达到示范作用并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支撑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能源学院在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同时,还专门组织一批教师从事高水平国际化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在2014年,学院发表SCI一区和二区论文15篇,加上IEEE

Transactions论文达到20余篇,并在国际知名出版社Wiley、Springer出版专著3部。学院的科研进展还将进一步扩大到教材,近期将推出高水平新能源特色教材系列。在国际专利申请上学院也实现了突破,以此为契机,学院计划在今后3年内每年申请不少于1项国际专利,每年主办一个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Grid and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近期与Springer合作推出了一本国际期刊,由能源学院教师发起并担任主编。学院正在筹划,在能源领域再增加一个国际会议和一本国际期刊。另外,今年由学院教师发起成立了IEEE电力能源成都Chapter,为学院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提供了新舞台。这些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科研平台和成果,为学院学生参与国际化训练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方法示范。


能源学院刚走完了初创期,之前学院主要在科研平台的构建和科研成果的积累方面发力,现在学院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3-5年是学院在发展中实现科研教学平衡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学院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来。李校长本次关于人才培养的改革与举措给能源学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学院进一步明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方向,学院将进一步组织学习和落实讲话精神,发挥自身特色,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做出努力,为学校培养卓越型人才发挥力量,为国家培养21世纪能源领军人才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