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机遇 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小组讨论情况
2015年党政工作研讨会共分三组进行了小组讨论,参加第二小组讨论的主要有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能源学院、资环学院、信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大家围绕学校2015年党政工作和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热烈探讨。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田书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光春就本组讨论及小组代表发言情况在大会上进行了汇报。
在2015年党政工作研讨会上,第二讨论组围绕党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开展了深入讨论,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议题大致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围绕建设多科性大学目标,大家认为,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单科性学校,向多科性大学的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实现多科性,就需要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向其他行业渗透,即从“电子行业”向“行业电子”发展。
但我们也认识到,向“行业电子”发展首先要突破其他行业的壁垒,这是电子信息向其他行业渗透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找准切入点,提升谋划能力,培养战略思维。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呼吁要有战略眼光,但收效并不显著,原因在于“小团队”体制导致各自为政、只顾当前,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现在,我校高度重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校级大团队的建设,对突破“小团队”的局限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校还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行业渗透中的重要作用。
能源学院、资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是学校学科拓展的重要成果,也是从“电子行业”向“行业电子”拓展的重要结晶。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对新学院的指导和支持,但如何把支持落到实处,依然有待加强和优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各学院对师资支持的需要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学校的支持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考虑一般性的同时考虑其特殊性。
代表们还提出,在向“行业电子”发展的同时,要努力保持和巩固我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军事电子是我校的特色和亮点,可以考虑通过建设“军事电子”方面的校级研究中心,强化我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
第二,围绕科学研究,大家认为,学校的科技发展要主动适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势,破除高校存在已久的“碎片化”和“不聚焦”缺陷,加强科学研究的校内协同、校际协同甚至国际协同。同时,在大团队建设过程当中,要注重体制机制的建设和探索,使大团队内部的协同产生有机的联系,产生实质性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拼凑组合。
另一方面,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发展趋势也迫使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回归大学科研的本原,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大家认为,基础研究首先要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瞄准国际性热点和难点问题、延揽国际化人才、纳入国际评价体系;其次,在策略上,要改变单纯重视学校排名的观念,更加重视学者个人的学术影响力和排名,以点带面,力求实效;此外,强化基础研究也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找准切入点,力求针对性。
第三,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目前学校已经在科学研究方面实施各种人才引进和培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高度认同学校即将实施的“杰出教学人才特聘计划”以及教学人才引进计划等教学队伍建设措施,希望能充分借鉴研究性人才队伍建设经验,真正吸引和延揽一批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工作的杰出教师队伍。
针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学的教育也要随之变化,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要向“入学前”和“毕业后”两个方向双向延伸。这就要求学校、学院做好谋划,在相关工作上作出调整。例如,在招生宣传上,要改变以学院为单位的传统模式,做好以专业为单位的招生宣传。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应更加注重课程整合,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减负”,大幅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适当调整对人才培养的考评体系,不以“出国率”、“深造率”等为单一准绳,而要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就业等多元化方面。
第四,全面综合改革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大家认为,学校的综合改革方案,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细致而深入。但是,考虑到更好地让广大师生员工全面把握综合改革的思路和要领,可以尝试进一步简明扼要地梳理综合改革方案的核心和要义,做到通俗易懂。
讨论还指出,薪酬体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待遇问题,应当成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借鉴“企业讲习教授”制度、“终身教授”制度等,切实改善教师的待遇水平,力争在教师薪酬体系上实现较大的突破。
第五,在如何抓住信息化浪潮的历史机遇方面,大家认为,互联网时代蕴藏巨大的发展机遇,谷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已经把“消费互联网”推向巅峰,“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也正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其他各行各业也正在快速实现信息化转型升级,并进一步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因此,学校要自觉认清信息化进程中“行业电子”发展的巨大潜力,努力向其他行业交叉渗透,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抓住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不能一哄而上做应用研究,而是要认清大学的使命,找准信息化时代重要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基础研究。此外,信息化浪潮对我们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牢牢抓住大学的中心任务,研究和主动适应信息化对教育方式带来的变革,培养出适应这个时代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