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北京科技大学坚持“四为”理念 积极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时间:2013-01-13 15:33:58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围绕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坚持以“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实践为重”的“四为”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将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构建特色课程模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以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为特色,初步建立起规范化、分层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学校把素质课堂设计为“培根固本―思想品德教育”、“广闻博识―通用知识教育”、“善技冶情―应用技能与审美情操教育”三大模块。每个模块细化为核心课、拓展课与专选课三个部分。核心课包括必修课与必选课两大部分,必修课程包括“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式与政策”等,必修的实践环节为“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等。拓展课为面向全校开发的选修课,分为哲学与思想类21门、历史文化类32门、语言文学类24门、社会科学类35门、艺术体育类40门、科技类56门、综合类22门,共计七大门类230门。专选课是为具有一定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等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为特长生提供专业指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校提倡教师把专业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从而强化第一课堂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二、专项实施“普惠”工程和“擢才”工程,充实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内容。学校注重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按照多元化、分类别的培养思路,统筹实施“普惠”工程和“擢才”工程,强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其中,“普惠工程”面向全校学生,主要通过开展材料名师讲坛、名家讲座、星期四人文讲座、杰出校友讲坛等品牌活动,使学生在听讲、观摩过程中开阔视野,提升见识。“擢才工程”则面向学校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的学生,通过“贝壳”才艺擂台、戏剧节、学生合唱团、民乐队等平台建设,为艺有专擅的特长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如文献史诗剧《燃烧》、诗歌《为中华之崛起》、歌曲《鼎立中华》、《摇篮颂歌》、《北科华章》等原创文艺精品。

  三、注重知行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校以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和学校创新创业活动为基本素质教育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效用。同时,学校注重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把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时间主要安排在大一、大二暑期,分两次进行,每次实践活动不得少于2周,每次4个学分,共8个学分。这种理论教学占3/4、实践环节占1/4的社会实践模式紧扣社会焦点,发挥专业特色,深化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此外,学校还注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沟通与人际交往》、《爱与成长》等系列课程,开辟了“心闻快报”、“心协驿站”、“心理课堂”等栏目,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全覆盖、多层次、高效实用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