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国家科技专项“藏彝走廊世居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查”启动
7月25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主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藏彝走廊世居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查”启动会在南洋大酒店召开。该项目为国家科技部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西安交大法医学院李生斌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南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六家单位共同完成。
启动会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领导及校领导,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为组长的11位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院于军教授、中南大学梁德生教授、云南大学医学院院长肖春杰教授、兰州大学谢晓东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张林教授等项目组负责人及成员近40人出席。会议由西安交大科研院赵广社副院长主持,西安交大闫剑群副校长致欢迎词,校长助理颜虹教授、医学部副主任贺浪冲教授、法医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赖江华教授、出版社医学分社王强虎社长等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杨焕明院士、中国工程院夏家辉院士均发来贺电。
项目主管部门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副巡视员曹国英介绍了基础性专项情况,并要求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科技部要求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军副处长代表科技部宣布项目专家组成员,并聘请樊代明院士为组长,于军教授为副组长;项目主管部门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王人可对项目管理提出具体要求;项目首席科学家李生斌教授在项目总体报告中介绍了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总体思路、课题内容设置、项目总体目标、项目管理、实施计划等项目具体实施方案。随后,各参加单位就课题目标任务和研究内容进行细致的讨论,统一了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本单位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度要求。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给予寄予厚望,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藏彝走廊是中国最具有世居群体多样性的代表性地区,由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于1979年首次提出,是中华大地三大文化、民族系统的荟萃。完整地保存了许多原始遗传、文化特征,形成了藏彝走廊特有人群遗传多样性。藏彝走廊核心群体包括藏、彝等12族群和8个藏支群,人口约530万。该项目立足藏彝走廊世居群体的遗传多态性,通过群体遗传多样性科学调查,基于人类基因组多态性信息和理论,拟采用基因组分型的新技术,系统、整体的梳理和研究藏彝走廊世居群体的族源和亲缘关系,重建藏彝走廊世居多民族群体的历史和地位,同时指导藏彝走廊世居群体人口健康和疾病防治,并应用于族群的个体识别以及未来的队列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珍贵自然人类遗传资源抢救和群体遗传多样性调查做出贡献。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旨在获取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
文章作者:医学部
责任编辑:吉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