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峥嵘岁月 传承西迁精神 西安交大举行西迁精神恳谈会

文章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时间:2015-09-25 09:20:45

9月24日下午,西安交大离退休处三村活动中心聚集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年轻时心系祖国建设,“舍小家为大家”来到西北艰苦创业,在黄土高原上建立了西安交大这颗高等教育界的“璀璨明珠”,如今他们都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关注交大发展。他们,就是60年前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大西北建设西安交大的西迁老同志们。

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恳谈会”上,40多位西迁老同志、校友齐聚一堂,追忆60年前的西迁历程,分享西迁故事,共话西迁精神。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原校党委书记潘季、王文生,原正校级调研员张肇民,原副校长朱因远,党委常委张定红参加恳谈会。会议由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小力主持。

“来到西安,看上去满眼荒凉,我没有找到大操场,图书馆,实习工厂,这怎么和上海比啊,心理难免有些失望。”1955级机切专业苏占山校友说,“但又一想,我们不是早做好了艰苦奋斗的准备了吗?交大不正在建设之中吗?美丽的蓝图不正在描绘吗?西安交大将要从我们手中诞生,这是何等光荣何等值得骄傲之事啊!”

苏占山校友的一席话,道出了在场西迁前辈们共同的心声。提起当年的岁月,有苦有泪,但更多的却是幸福和自豪。因为在这些前辈们看来,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当年迁校的时候,我们是带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首歌中传达的那种情感,开开心心、兴高采烈、斗志昂扬来建设大西北的。”原校党委书记潘季说。在潘季看来,交大人从来都有一种为国家事业献身的精神,今天时代虽有所不同,但大学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变,交大人的这种精神更不能丢。

“听从党的领导,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这是一种信仰!”1956级机电专业的洪星华校友说,“迁校近60年,看到西安交大如今的发展,说明当年的迁校是成功的。”会上,洪星华校友还拿出了1961年交大发给他的纪念徽章,小小的徽章油漆已经脱落,但背面“1961西安”的字样却清晰可见。洪星华说,这个徽章已经伴随他54年了,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信心,这也是母校给他的宝贵财富。

那么,什么是西迁精神?

“无私奉献”是国家级教学名师马知恩教授对西迁精神的解读。他说,很多老教师放弃了上海优越的条件,告别亲友,放弃财产,拖家带口来到西安。当年数学系只有十几名教师,面对要扩大招生,保证教学,还要提高质量的要求,工作情况确实十分艰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而是齐心协力、斗志昂扬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心想要把西安交大办好。

“西迁精神是一种群体的献身精神。”原机械学院教授赵卓贤说。赵卓贤教授今年84岁,1953年毕业后分配至交大工作,如今也有53年了。在他看来,没有这样一群人的献身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西安交大。“西迁精神”是交大优秀传统的延续,是我们交大宝贵的财富,要继续弘扬。

原正校级调研员张肇民则认为,“西迁精神”既是时代精神、时代潮流的体现,又是交通大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是一代交大人的群体精神、团队意识,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除了要继承和发扬外,更要有新发展,增添新内容和活力。

“要注重科学培养人才”,“教学工作一定不能忽视”,“学校应该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更好地为祖国做出贡献”……在追忆历史的同时,大家也纷纷提出了对学校发展的建议。

“西迁精神是西安交大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总结好、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张迈曾书记说,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未来,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单位更是如此。西安交大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校领导、党委更有责任,弘扬好西迁精神,让西安交大在精神的传承和引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西迁精神的传承,需要我们用开放的视野,结合学校发展,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旗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张迈曾书记强调,每一位西迁前辈都是西安交大发展的有功之臣,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丰碑,学校将会动员更多的力量,总结、宣传好西迁精神,并在西迁精神的激励下,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