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从这里诞生――附属第一医院建院时四件珍贵文物的故事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时间:2015-11-03 09:00:56

1947年11月1日,这是个值得我们“浙一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前身)在田家园小弄堂里诞生了。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六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然而,经过六十八年的风雨兼程,艰苦创业,一代又一代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浙一 人”,秉承“严谨求实”的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开拓中不断进取,在成长中不断壮大,铸就了附属一院今日之辉煌。如今的浙大附属第一医院,无论是医院规模还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综合实力,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以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正携手5000多名“浙一人”朝着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的目标迈进。

回眸附属第一医院所走过的历程,追寻六十八年那丰厚的蕴积。在历史长河的源头,我们找到了涓涓细流中最珍贵、最值得留恋的那“四个第一”:第一帧合影;第一份干部任命书;第一张院情调查表;第一枚医院公章。这些堪称浙大附属第一医院诞生时留下的“珍贵文物”,是我们“浙一人”的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其必将激励一代又 一代“浙一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凝聚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谱写浙大附属第一医院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下面,我们把在收集和整理院史工作中所了解到的有关这“四个第一”的故事奉献给大家,也许并不全面和完整,欢迎有心人补充或指正。

第一帧合影

看到这帧合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照片上的铭文已经告诉我们,为“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幕纪念”而摄,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一日,即公元1947年11月1日。

为了弄清这帧照片的拍摄背景,“认出”照片上每位先贤、前辈,我们采访了附属一院首任院长王季午先生的长女、本院消化内科专家王开明教授,以及建院初期便 入院工作仍健在的章哲大、唐锦湖等老同志,又从本院档案室和我们收集到的院史材料中寻找线索,核对当时的员工花名册,把照片上58位先贤、前辈的姓名一一 对上并作校正。


王开明教授回忆当年建院开业典礼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她说,虽然那时她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但跟随父亲几乎天天在医院里,耳闻目睹了父亲筹建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操劳和工作情况,还跟医护人员们“混”得很熟。虽然时隔久远,她看着照片上的每一位附属一院的“创始人”,记忆犹新,除了有三、四位报不出姓名外,其余的她都能一一报上姓名,还能说出他(她)是干什么工作的。说到这帧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具体地点,王开明教授这样回忆:开幕典礼是11月1日下午举行的,当时天气晴朗,秋高气爽,田家园包括头发巷非常热闹。我们从当时的报道中看到是这样描述的:“本校师生及来宾前往参观者,极为拥挤,头发巷上,途为之塞。”可见当时热闹拥挤的情景。王开明教授说,医院开幕典礼是由竺可桢校长亲自主持的。当时的《东南日报》上说:“蒙党政长官、医界先进暨各界领袖宠赐隆仪莅临参观指导,不胜荣幸。”我们可以推断,浙大医院的建成开院不仅是国立浙江大学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时任当地党政长官、医学界和社会各界支持和拥戴的一件大事。这张珍贵合影是在开幕典礼结束后,在田家园六号的一幢二层楼房前拍摄的,这幢楼一层是手术室,二层是妇产科和眼科病房。这帧照片让我们倍感敬仰和羡慕的是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仪容仪表,他们个个神采奕奕、服装崭新整洁、发型时髦,尤其吸引眼球的是中间右侧的竺可桢校长与夫人和中间左侧的王季午院长与夫人,在一片洁白的工作服的映衬下,深沉、庄重而漂亮,成为这帧照片的重心,仿佛是精心设计的画面。由此给人的遐想是浙大附属第一医院的开端就是那么的气度不凡,将来必定宏图大展。

说到其中的几位先贤、前辈的故事,王开明教授谈兴很浓,她说,父亲王季午来浙江前在贵阳医学院任教授、教务主任、附属医院院长,1947年4月受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到浙江大学筹建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担任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照片中的李志彬(后任神经内科主任)、骆文博(妇产科医生)等是受王院长的邀请从贵阳医学院加入到浙大医院的。照片第一排左一是杨松森,我院泌尿外科创始人,当时还是住院医师,后来成了浙大附属第一医院第四任院长;右六是李天助,参与了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筹建工作,时任副院长,外科主治医师;左四是刘震华,外科医师,代理外科主任;左六是郭绍宗,代理护理部主任,从北京协和医院调来浙大医 院,曾任李宗仁先生的保健护士;右三是楼福庆,内科主治医师,后来担任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院长;右四是姜辛曼,眼科主任,我院眼科创始人;右五是张发初,放射科主任,我院放射科创始人,王季午院长的同学。

照片第二排左一张泰伦是外科助理住院医师,后来调任浙江省肿瘤医院首任院长;左十是施绶经,药局主任,药局相当于现在的药剂科。

照片第三排左二是吴果诚,我院检验科的创始人和首任主任,我国著名的检验医学专家;左四为王永馥护士长,后任护理部主任。2007年她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我院建院六十周年庆典,当她在院史馆看到这帧照片时异常兴奋,指着照片中的自己说:“这就是我,是我!”。

照片第四排左六是田浩来,事务部主任,事务部相当于现在的总务部,掌管全院的零碎事务。

王开明教授还说到照片里的几对夫妻,他们是李天助与贺绣君;杨松森与张德珊;蔡阖侯与骆文博;张泰伦与陈信宝;刘震华与梁树今;他们把家安在医院的宿舍或租住在医院的附近,为的是能够一心扑在为病人的医疗服务上,这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一份干部任命书

这是我们迄今发现最早的医院“各部主管人员业经聘定”后,由医学院谨呈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上行文件”,相当于现在的医学院将附属医院“院级及中层领导干部任命文件”上报浙江大学备案。从这份“干部任命文件”上,我们可以看到几项重要信息:首先,成文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十日,即公元 1947年11月10日,为浙大医院成立后的第十天。开头写明“附属医院已于本月1日成立,3日起应诊收容病人”。明确记载医院成立是11月1日,正式开 诊和收病人是3日。其次,医院的机构设置、院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队伍非常精干,其中,王季午先生“身兼四职”,既是医学院院长,并兼任浙大医院院长,又兼任医院内科主任和妇产科主任,可以想象王季午院长的工作有何等繁忙。其三,名单后面写上“呈请:鉴核备案、实为公便。谨呈:校长竺。职:医学院院长王季午谨 上。”并盖有“王季午”私章。由此可见,行文的格式非常的严谨和完备。虽然“职”字是民国时期下级给上级行文时常用的称谓,但在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作为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的王季午先生是非常的平和而谦逊,他对浙大校长竺可桢先生是非常尊敬的。

第一张院情调查表

这张“卫生部省公(市)立医院调查表”,遗憾的是没有填写“填报日期”,所以它确切的生成时间我们无从知晓。也可能这是自留的一份草稿,正表已经上报。但从我们所查找的建院初期的资料以及报表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分析,可以推断出这张报表的时间应该在1947年的年底或1948年的年初。它是我们收集整理院史材料中发现的最早的一张“院情调查表”,为我们提供了浙大附属第一医院建院之初的规模、人员、技术力量、设施等数据,因此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报表上的具体内容:

医院名称: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地址:杭州田家园。成立年月:(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一月。

院长:王季午。出身:北平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国立浙大医学院院长。

人员:医师23人,护士17人,助产士3人,药剂师2人、药剂生1人,技术员2人,医护佐理员4人,其他人员14人(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浙大医院建院时的员工总数是66人)。

病床:总数65张。头等5张,二等14张,三等46张。

设备:1、手术室设备:大小手术室各一,除胸膛及头部手术外其余均可施行。

2、检验设备:积极增添以能作血清检验、细菌培养及血化学之工作。

3、理疗设备:有Diathermy,Infra-red,electric baking

4、其他设备(包括水电)

工作:全年平均每日门诊人数:40(人),(其他三项未填)

从每日门诊人数40人这个数据看,与开院时报道的情况相符。其他三项未填,说明刚建院,无法提供这些数据。

这张“院情调查表”告诉我们,浙大附属第一医院诞生于田家园时,的确是一家弄堂里的小医院。但六十八年后的今天,浙大附属第一医院已经堪称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航空母舰”了。

第一枚医院公章

看到这枚精美的“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之钤记”篆刻印章,着实让我们惊喜不已,只可惜它是盖在文本上的红色印迹而已,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枚印章的实物,实物已经不知所踪。如果实物能够完整地留下来,那肯定是珍贵文物了。我们当初所看到的这个红色印迹是缺了一个角的,“国”字只剩下斜的半个。此乃 1952年5月,全国院系调整,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称为浙江医学院,浙大医院改称为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因为按规定在单位更名启用新印章的同时,老的印章要“截角销毁”,这个完整的印迹是笔者翻拍后修复的。但无论是什么原委,至少让我们看到了浙大附属第一医院诞生后使用的第一枚公章,这是非常幸运的。

中华民国时期的党政机关及单位所使用的印章,基本上延续了清朝的格式,如同皇帝的玉玺,为篆刻宽边方章。这枚“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之钤记”印章, 它既是医院的公开称谓,又象征医院管理者的权力,同时它又不失为一件很有价值的工艺精品,从它身上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浙大附属第一医院“严谨求实”的精神所在,浙大附属第一医院今日之辉煌,从她诞生之日起已经拥有了优秀的基因。

附属第一医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我们去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究,通过抛砖引玉,相信在2017年附属第一医院70周年院庆时,我们将领略到更加丰厚的绚丽多彩的院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