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时间:2014-06-18 11:41:29

【基本信息】

陈春阳,男,出生于1962年,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2013年下半年起结束任职。

【个人经历】

198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

1999年获湖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83年7月―2000年9月,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工作,历任总体线路室主任、科研处处长、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所长等职务;

2000年9月―2003年5月,任铁道部科技司副司长;

2003年5月―2007年1月,任铁道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任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1月,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现任国家两部委“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863重点项目组长,国家支撑项目“电力电子关键器件及重大装备研制” 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评审委员。

曾主持完成了国产SS5、SS6、SS7、SS4B、SS6B、SS3B、SS8、SS9、SS7D、DF11等多型电力机车电传动系统研制,组织开展了“中华之星”、“先锋号”等国产高速动车组研制,并现场指挥了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线的综合试验。SS7型机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速列车成套技术与装备”获铁道学会特等奖。曾获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铁道部优秀党务工作者、詹天佑铁道科学发展基金第三届青年奖、铁道部火车头奖章、株洲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湖南省科技兴企名人奖等荣誉称号。

现任党委常委、校长;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校长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法律事务办公室);联系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信息】

3.1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 文轨车书 交通天下 2011-12-8

再见西南交大“掌门人”陈春阳,是在他参加北京一次会议的休息时间。访谈非常愉快,陈春阳执著、坚毅的性格也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山海关,时称“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曾先后定名为“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由于其鲜明的铁路特色,并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专家,时任国文教员的吴稚晖先生在为学校撰写的校歌中有“灌输文化尚交通”“文轨车书郅大同”的词句,“文轨车书、交通天下”也成为西南交大人的理想追求。

1983年从西南交大毕业的陈春阳一直围绕着“路”在奋斗。离开母校24年后又重新回到母校担当“掌门人”的重任,对陈春阳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执著于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

记者:据了解,五所交大同根同源。西南交大18次更名、18次搬迁,其最宝贵的精神传统是什么?与其他四所交通大学相比,西南交大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陈春阳: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山海关,时称“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曾先后定名为“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115年来,历经了5万里的艰难跋涉,18次颠沛流离,18次更名,2次特大地震而愈挫弥坚。“蛤实扬华,自强不息”是激励世代交大人竭力奋进的精神支柱和最宝贵的精神传统。

这个精神传统有其特殊的来历。1916年,学校前身――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在民国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上,以总评分94分的高分名列榜首。时任教育总长、近代教育家范源濂先生亲自书“蛤实扬华”匾额一方奖励学校,寄寓学校“培养人才、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传承,也是学校变迁的真实写照,更是学校发展所需要之精神。

西南交大是为铁路而诞生,并因铁路而发展。115年来,虽历经分合辗转,仍不改初衷,肩负“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交通特色。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交通工程无不饱含着西南交大人的智慧与心血。

2000年,学校虽从铁道部划转教育部,但从学科布局、科研重点方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仍然呈现出显著的交通特色。如:学校“大交通”学科的比例达60%以上,“大交通”学科排名稳居全国第一;2008年,“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准建设,标志着学校进入了国家“特色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记者:“十一五”期间,西南交大把主要科技力量投入到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主战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哪些值得骄傲的成果?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需要基础创新,在这方面西南交大有何优势?已经或者可以做出哪些贡献?

陈春阳:西南交大秉承“蛤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肩负科技报国、产业兴国的历史责任,以“文轨车书郅大同”的理想追求,执著于交通领域,特别是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

“十一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现代服务业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已经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仅2009年到2011年,学校就荣获1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科研经费已达7亿元。

学校正在积极筹建西部地区高校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自主创新。它将成为国家轨道交通基础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而这样一个高端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就在西南交大。

未来的西南交大将形成“以学科支撑平台,以平台汇聚人才、以人才创造成果,以成果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效应,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基地和高速列车技术装备领域的领跑者,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