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成功举办
由东北大学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与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四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10月17日在沈阳举行。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主持会议。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致开幕辞,代表东北大学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兄弟院校同仁及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孙家学指出,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的战略时期,沈阳迎来了建设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新的机遇,将在东北振兴中担当起建设国家区域性创新中心的重任,这也为地处沈阳的东北大学进一步发挥科教优势,实现校地互利共盈,提供了历史机遇。孙家学表示,东北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大学的人才优势,开放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地方特色人才培养,加快发展众创空间,建设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园,打造集创新创业教育、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孵化、创业指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东北大学还将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优势,在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化医疗、智慧城市等方面,围绕辽沈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成立若干集政产学研金融媒介于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让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的强大动力,服务东北振兴。
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潘利国发表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为题的主旨演讲。潘利国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是在新常态大背景下,首个专门研究东北现象、分析东北问题、寻求东北突破、推动东北振兴的高层交流平台。它伴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脚步应运而生,也必将全程见证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兄弟城市,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四市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全方位联盟,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打造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外的全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和东北亚最具活力的区域共同体。潘利国表示,目前沈阳正在抓紧编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真诚希望能够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家学者的把脉支招下,与兄弟城市共同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适合东北地区发展的崭新路径,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新常态下早日实现全面振兴。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长宋希斌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面临着各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弊端不断凸显的双重挑战,也面临着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升温,俄罗斯支持远东地区超前发展、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合作的新机遇。站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在新一轮走出去战略中抢占对俄合作先机,助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宋希斌倡议,四个城市建立对俄合作开放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外接俄罗斯和欧洲、内联国内腹地的贸易大通道建设;吸引内地面向欧洲出口的产业和资金向东北转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打造东北振兴的新增长极。
长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路表示,长春与沈阳、大连、哈尔滨同为东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都肩负着辐射和带动各自区域加快发展、一同振兴的历史使命。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但当前长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突出表现在市场动力不足、产业产品的竞争力不足、开放度不足等三个方面。为使四市能够携手破解难题,王路提出了强化改革创新,培育发展动力;抓好统筹协调,加快转型发展;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承接国家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等五方面的发展思路。
大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爱华表示,加强区域合作是顺应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曹爱华提出四个方面的倡议。一是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推进以大连为起点的辽海欧、辽满欧、辽蒙欧及辽新欧国际海陆联运通道建设,全力构建新的亚洲大陆桥。二是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合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三是以推进区域合作为核心,以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目标,全力打造互联互通平台,努力消除互联互通的障碍。四是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合力培育实力雄厚的人才基地。
潘利国、宋希斌、王路、曹爱华、孙家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共同为“东北振兴研究院”揭牌。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担任研究院首任院长。10月16日晚,东北大学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已宣布共同创办“东北振兴研究院”,旨在充分发挥东北大学学科齐全、人才密集优势,利用中改院服务改革决策的品牌资源与专家网络资源,把“东北振兴研究院”打造成党和国家与东北地区省市各级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高校智库;前瞻性地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振兴东北面临的重大难点与热点课题,为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东北三省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定期组织东北振兴论坛,跟踪评估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取得的进展及其面临问题和挑战,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积极主动适时服务“东北振兴”决策。
赵继指出,东北大学在92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的办学使命,为国担当,敢为人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东北大学根植辽沈大地,突出特色、主动作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同频共振,努力成为振兴东北的“人才库”“科技库”“文化库”和“思想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顾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宋晓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有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银温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驻华副首席代表施泰格,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宋葛龙等21位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国家级智库的专家学者、四个副省级城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企业界领袖先后围绕“十三五时期东北振兴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一带一路:东北的新定位与新角色”“中国制造2025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论坛于17日下午闭幕。潘利国代表四个参会市长致闭幕辞。潘利国感谢专家学者为东北振兴提出的真知灼见,感谢主办单位东北大学和中改院的精心谋划和组织。潘利国表示,在准确梳理的基础上,要形成协同配合振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并报送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形成“沈阳共识”;四市市长一致决定下一次的论坛在哈尔滨市举行,“东北振兴研究院”将承担组织东北振兴论坛在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四个城市的发改委作为协调支持部门,会商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及企业,共同筹备论坛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完善“1+4+4+N”的模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四个城市和四个城市的四所高校将联合更多的专家、研究机构和高校参与东北振兴论坛,全力促进东北的振兴与发展。
赵继在总结讲话中代表论坛的承办方,向参与此次论坛的嘉宾、各界代表,以及大会工作人员和媒体朋友表示感谢。赵继表示,此次论坛不仅有充满智慧的思想碰撞,也有充满热情的感情交流,专家学者们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各种可借鉴的方案和途径。“东北振兴研究院”将认真整理和梳理论坛成果,汇总成册,完成四市委托起草的沈阳共识以及履行“东北振兴研究院”的相关工作。“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赵继表示,在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央改革创新的要求,东北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再展雄风、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