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藩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时间:2014-07-02 16:10:15

【简介】

赵国藩(1924.12.29--)山西省汾阳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1950年8月,任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助教、讲师、教授(越级晋升)、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1981年3月-9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做访问教授。1984年,陆续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30所高校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

1985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3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19项。1999年获第八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和 宁省功勋教师 号。1985年,曾先后20余次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主席团成员/分组会主席/委员等职务,1994年起担任《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委员会第1-10届国际会议的国际委员及1996年第6届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1994年7月-2000年2月,担任国家攀登计划--工程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 家委员会委员。1984年,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等10多个学术职务。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其研究成果分别鉴定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1999年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8项(一等6项、二等12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规范工作一等奖、“辽宁省功勋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优秀专家”,1985年、1992年至1993年二次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获“大连市技术开发一等奖”、“大连科技金奖”等奖励。主编、合编7本规范, 专著、合著著作1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著及合著论文380多篇。至今己招收培养博士生60多名,硕士生80多名,博士后9名,访问学者3名,毕业研究生中有二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一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五人评为博士生导师,一人获中青年突出贡献奖学金,一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特别对可靠度分析、大型全级配混凝土试件断裂参数以及多轴受力大体积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强度的测试与分析的某些成果,有开创性,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级科技奖6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2项)和省、部级科技奖18项(一等6项、二等12项)。培养了80多名硕士生、50名博士生及8名博士后。专(合)著论文290余篇。主(合)编规范6本,专(合)著著作12部。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工程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辽宁省组合材料学会理事长等十多个学术职务。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二十六所院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其研究成果分别鉴定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1999年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一等1项、二等3项、三等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8项(一等6项、二等12项)以及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规范工作一等奖、“辽宁省功勋教师”、“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优秀专家”,1985年、1992年至1993年二次被评为大连市劳动模范,获“大连市技术开发一等奖”、“大连科技金奖”等奖励。主编、合编7本规范, 专著、合著著作1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著及合著论文380多篇。


【成就】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924年12月29日出生,山西省汾阳市人。

1945.9?1949.9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学习。

1949.9?1950.8 齐齐哈尔铁路局,工务员;兰州大学水利系,助教。

1950.8?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助教、讲师、教授(越级晋升)、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

1950.9?1951.1 吉林省810国防修建委员会(抗美援朝军用机场),工程师(获吉林省一等模范干部奖章),825国防修建委员会,工区副主任。

1981.3?1981.9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1997.11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曾任《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编委;现任国际刊物《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及国内《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等五种学术刊物编委;1994年起担任《亚洲混凝土模式规范》研究委员会及第1-10届国际会议委员及1996年第6届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和执行常委、国家科委攀登计划-工程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基础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等十多个学术职务。曾先后20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分组会主席/委员,10余次应邀赴美国、瑞士、日本、捷克、新加坡、香港等地大学讲学。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二十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参与制定中国水利、水电、港口、建筑、桥梁等专业的工程结构规范,参与解决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获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和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18项。招收、培养硕士生86名,博士生68名、博士后9名、访问学者3名;专(合)著论文300余篇,主(合)编规范7本,专(合)著著作15部。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1.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

2.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结构基本设计理论

3. 混凝土断裂力学

4. 钢纤维混凝土

5. 新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FRP等)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出版著作和论文】

1 《筋混凝土结构按极限状态的计算》,建筑工业出版社,1961

2 《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3 《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海洋出版社,1991

4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38:92)》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5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6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1999

8 《结构可靠度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