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做主 ――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闫超星
【人物简介】:闫超星,核学院2012级硕博连读生,本科期间多次荣获校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及“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荣获校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博士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累计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EI论文6篇,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项目,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在大学,有的人专心学习,获得了丰厚的奖学金;有的人热衷学生活动,赢得了很多荣誉;有的人喜欢兼职,收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的大学,我做主”,闫超星并非只专注一处,他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炫丽多彩。
初到大学,作为航建学院新生的他很快就在军训中崭露头角,并且当选为班长和寝室长,在学习和工作上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尊重。大二时,闫超星转到了核学院。刚开始,他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这个新集体,周围的人对他的印象也仅仅是“长得不错,学习不错”。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主动报名在核学院三周年院庆上表演相声,又在班级竞选中当选学习委员,这才真正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大四保研时,闫超星的成绩排名年级18,还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能够取得好成绩,绝非偶然。没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播种,怎么会收获美丽的果实呢?当被问及学习方法时,闫超星说:“学习没有捷径,不论你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勤奋’二字。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坚持自习、及时复习。另外,备考阶段,要多和同学们交流,确定课程的重点内容,做好往年的考题,这样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多感受一下不同的东西,生活才会丰富多彩。”闫超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学霸,他建议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大二时,他加入了学校的体育舞蹈队,多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他还参加了学院的足球与篮球队,积极参加比赛。谈到训练中的辛苦,闫超星感慨地说:“不管你学什么,其实都是相通的。学习也好,跳舞也好,打球也好,都是从基本功开始练起,但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实现目标。”
由于本科成绩优异,闫超星获得了保送本校硕博连读的资格。回想起研一的时光,闫超星说道:“刚开始,我找不到写论文的点,别人都在进步的时候,我在迷茫。而好不容易写完论文后,又因为写得不合格遭到导师的批评。于是,我就多跟师兄交流,多向老师请教,渐渐了解到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确定了研究方向。课题入门后,我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登堂入室后,就另有一番天地了。”
确定研究方向后,闫超星立即开始查阅相关资料,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其他学者对自己的课题方向都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总结阅读心得并记录下来。英语论文写作,也让英语成绩并不算很好的闫超星感到头疼。他根据导师与学长的指导,多读英文文献,并将文献中的专业词汇记在小本子上,逐渐积累词汇量,渐渐掌握了英文版论文的语法和专业词汇。通过大量的阅读和长时间的积累,闫超星多次尝试写作,渐入佳境,累计发表论文20篇。
读研期间,最令闫超星激动的事,莫过于今年7月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研讨会。他说:“参加这次研讨会,不仅让我明确了以后的研究方向,还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为了准备这次会议,闫超星做足了功课。为了让ppt生动有趣,他向ppt大神求教,反复修改,还与同行的师兄相互审查,直到ppt内容趋于完美。“我们代表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一定要在国际研讨会中展示我校学生的良好风貌和学术能力”。
时光荏苒,转眼间,8年过去了,闫超星从一个大一新生变成了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对于未来,他志向远大:“我会积极参与研发属于我们国家的核电品牌,为我国的核电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