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国防生郝广升志愿携笔从戎投身边疆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时间:2013-06-26 14:03:13

       6月下旬,当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们开始想象自己未来的办公环境如何的时候,天津大学的小伙子郝广升还在期待最后的分配――他也许会去青海,也许会去西藏,未来的日子里,与他朝夕相伴的绿色不再来自枝繁叶茂的树木,而是来自一身笔挺的军装。


   郝广升是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9级的国防生,满族人,来自吉林长春。2012年冬,他向学校递交了《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申请书》。郝广升很清楚,申请书一交,他就很可能会去往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那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含氧量不足海平面50%,年均气温在零下6摄氏度左右,长年面对8级以上大风,人光站着就会觉得呼吸困难、头痛难忍,连汽车都会因缺氧而经常发生机械故障。

  “说实话,我知道那里很苦、很累,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也经历过经济困难的时候。那些冬天只能吃白菜和土豆的日子,却让我明白,人是没有吃不了的苦的。趁着我还年轻,揣着我一身本领,我要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郝广升说,上大学之前,他还是一个稚嫩的孩子,“是党、国家、部队和选培办对我的悉心培养,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过硬的军事技能和强健的体魄,让我真正有机会用自己的一切来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

  郝广升说,他从小就向往做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郑重地报考了天津大学国防生。大学四年中,他接受了系统的献身国防教育,先后经历了基地化集中训练、承担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军训任务、赴沈阳军区部队当兵锻炼等活动,再加上日常定期的训练,使他对部队的认识一步步加深。

  郝广升在大一年级时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国防生留下的支边申请书,一句“志愿支援边防建设、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他顿生敬佩之情。大二年级时,郝广升认识的一位学长递交了去青藏兵站部工作的申请书,这颗投身边疆的种子也在他的心里发芽开花。“2012年10月30日,选培办组织我们参加了总后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巡回报告会。长期奋战在高寒地区输油管线上的工程师陈德彪、志愿去青藏兵站部工作的天津大学国防生苏连松,他们的事迹激励我最终动手写下了这份申请。”郝广升说,前辈们克服困难所做出的事情,令他也心生向往,渴望尝试。

  虽然还没有接到确定的通知,但是郝广升的内心始终坚定而平静。他说:“当我选择了国防生,签下国防生协议书时,我就注定要携笔从戎、报效国家,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履行军人的职责,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