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点滴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时间:2015-12-18 08:37:42

12月6日晚上,艺术学院音乐系黄飞老师走进了学院排练厅,同他一起的,还有校交响乐团的部分同学们。今天是排练时间,排的曲目是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和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来来来,快点了哦,抓紧时间把乐器拿出来调下音。”黄飞催促着同学们。他一边催促,一边仔细聆听着同学们的调音。“不对,再高点,嗯,就这样。好,到你了。”

“好啦,我们继续排了,大家越来越有进步了,今天争取把这两首乐曲排好。小提琴先来。”黄飞整了整领口,几句“开场白”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黄飞老师仔细聆听音准。

这个晚上,整整两个小时,黄飞始终激情饱满,指挥棒在他的手中上下飞舞,既准又稳,甚至每一个音符都被他把握得十分准确。脸上时而焦急,时而微笑,目光时而坚毅,时而柔情,口中时而鼓励“对,就是这样,再来!”,时而指导“你们拍点不对,排这一节,你们要懂得用余光看我手势,感受边上的节拍,并跟上来。”,时而提醒“贝司注意啊,马上要加进来了!”,时而批评“你们这样不行,要用点心呐,不能总是这样动作不一致啊!”……每当喊“停”的时候,黄飞总要拿出面巾纸擦擦额头的汗,其实,汗水已经打湿了他的衣服。

黄飞老师教同学们如何把握节奏。

“这次排练,是准备新年音乐会。”排练的间隙,黄飞对笔者说,“明年95周年校庆,校合唱团和交响乐团准备奉献一台高水平的音乐会,初步打算把音乐经典搬上厦大舞台,到时候,可能德国高水平的乐团也会来,我们一起演出,庆祝校庆。现在抓紧排练,元旦作为新年音乐会,也为明年的校庆演出热身。”

和德国乐团合作演出德国经典音乐,对于学生乐团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经典交响乐,结构庞杂、旋律复杂,排练难度大。对此,黄飞笑笑,“没关系的,同学们一听说要排《科里奥兰》《未完成交响曲》都非常兴奋,我们现在就是周六周日晚上都排练,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还不错。难?不难就没有挑战性了嘛。”

其实,排练和指挥校学生合唱团和交响乐团的,并不是黄飞的“主业”,“原来的指挥郭伟到国外念博士去了,我是赶鸭子上架。呵呵。”黄飞说。

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的黄飞,2005年考入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鲍元恺教授学习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去年,由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作词,黄飞作曲的《和平颂》,跟随着我校《黄河大合唱》唱响东南亚,获得了强烈反响。

比笔者还高半个头的大提琴琴盒。记者还拎了拎大提琴,真是重。

回忆起那段谱曲的岁月,黄飞不无感慨,“那是2014年3月,我接到了任务,而且是同时两个,一个《和平颂》、一个是给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编曲。”当时,他通常是写着这边,有了灵感,又去写那边,就这么加加班,还真的完成了这两个“硬任务”。“现在回头看看,效果不错,我也就没白努力。”黄飞认真的说着,“我觉得,作曲,为学校文艺氛围的营造做点贡献,我还是很乐意的。”

在厦门大学,像黄飞这样的老师还有许多。除了教学,他们的“一天”就在这样的创作、修改、看样、排练,演出中度过,为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付出着自己的努力,也只有他们的努力,才可能有一台台校园文化精品的问世,也才有了厦大精神的塑造和传播。

采访手记:

这些年,学校推出了许许多多原创的校园文化精品,譬如话剧《陈嘉庚》、《哥德巴赫猜想》、《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中文有戏”系列,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书籍、画作,真可谓是百花齐放。这些作品,传播厦大精神,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参与这些校园文化精品创作和演出的师生数不胜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师生更是不计其数。那么,我怎么采写“厦大人的一天”?想来想去,我决定不写真正的“一整天”,也不面面俱到地去采访每个师生,而是截取其中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一个晚上,想通过这个瞬间来表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这部分师生的精神状态。因为,也许其他时间段,他们相对轻松,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他们激情迸发。

黄飞老师,给我的印象是敬业、随和。这段时间,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访学。按理说,完全可以不理合唱团和交响乐团的这摊事的,然而,他却接了下来,而且非常认真地接了下来。每周,他都要往返于沪厦两地,谈到这,他很轻松的说,“没事,挺近的,另外,春秋航空也挺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