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近日,首批“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入选及培育名单正式公布,历经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由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指导的“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从141所高校申报的145个工作室中脱颖而出,作为旗帜性单位入选。这也是继2013年“北京大学网络育人系统工程”入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后,北大网络育人工作创新举措再次获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肯定。
基于网络发展对青年成长的全面冲击与深刻影响,2010年以来青年研究中心积极推动网络育人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013年底,与“北京大学网络育人系统工程”具体实施同步,依托学生社团“北京大学青年网络发展协会”,青年研究中心启动了“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的组织筹备与前期运行。
“新青年”之名溯源于1915年创刊的《新青年》杂志,是时隔一个世纪后运用媒体融合发展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一年多来,工作室借助“别让手机控制了你”等主题校园宣传及图书馆“脱机自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全方位影响,通过意识培养助力学生网络人格塑造;借助“网虫大闯关”“五分钟微课堂”等经验展示,让学生掌握在网上检索、筛选和甄别有效信息的基本技巧与能力,通过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层次;借助“网络支教”等创意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自我发展定位,通过行动引导支持学生创造智慧人生。
2014年12月15日,为贯彻中央及上级部门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由青年研究中心具体筹备论证,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北京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其职能明确为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指导推进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试点建设。这标志着工作室的建设步入新阶段,正式定位于“北京大学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工作的主体实施平台和教育创新平台。
作为学生自主实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新型青年自组织机构,下一阶段“新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将牢固立足北大实体校园和网络虚拟社区,继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文化教育创新活动,在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创新培育建设机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催生网络文化成果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影响、带动全体北大青年网民,共同建设新时期北大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