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青年政治人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
2015中国青年政治人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此次论坛主题为“青年理想与时代责任”,以“挺立改革潮头,勇担时代重任”为年度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十所全国各地高校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4月1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暨首场分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贾庆国,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徐湘林,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庆东、校团委副书记张莉鑫、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姚静仪、政府管理学院团委书记闫立佳出席活动。近百名正式代表及200余名通过网络报名、集体预约成功的同学一同参加。
首先,六位嘉宾与学生代表一同为此次论坛揭幕。师生共同用贴纸在写有本次论坛主题的横幅上拼出“政”字,寓意全国各地的青年“政”治人齐聚一堂探讨良“政”善治。在独具创意的揭幕仪式后,师生共同宣布论坛开幕。
随后,贾庆国、李强、袁明三位嘉宾分别围绕不同主题发表演讲。贾庆国重点讲述了崛起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他指出,崛起中的中国处于普通大国和超级大国之间,外交关系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之中,中国应审慎处理外交关系。李强则围绕转型时代的政治学使命展开论述。他提出了大转型中青年政治人亟需思考的三个问题,并希望青年政治人能够从中国悠久历史中挖掘传统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文化精神,用新的语言和范式去思考传统中国人如何构建政治秩序这一重大问题。袁明则送给在座青年政治人“正其心,走大道,担重任”九字箴言。她指出,现代化绝非发达国家的已有模式,而是我们正在经历并且能够感知的世界巨变。在这一巨变过程中,青年政治人应强化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广泛阅读来汲取知识、安顿心灵。
三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后,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李广兴作为学生代表发出倡议:当下是“四个全面”攻坚时期,青年政治人应把握当下、开拓进取,立足政治传统,探索良政善治,将政治理想熔铸到实践当中,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开幕式后,以“转变政府职能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主题的第一场分论坛开始。徐湘林首先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改革取向和政策选择”为题发言。他提出,历史转型期间会出现社会冲突和矛盾,不能只靠个人或社会组织自主矫正。当国家职能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时,亟需对体制和职能进行改革。而国家体制对于转型危机的调试性、适应性越强,就越能面对转型带来的危机和挑战。
在随后的学生代表发言环节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四位学生代表进行主题发言。从基层协同治理到政府职能转变,从大数据分析到案例研究,四位青年政治人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研究方法阐述了自己对这一分论坛主题的理解。
在开幕式暨首场分论坛结束后,参会的青年政治人还参加了主题分别为“调节经济发展结构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一国两制’的时代内涵与两岸互动合作纵深发展”的四场分论坛,聆听了陆军、关海庭、吴丕、周志忍、燕继荣、汤大华、朱松岭等多位校内外名师的精彩演讲,并与其他代表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在探讨国家治理、思考良政善治、碰撞智慧火花的学术交流之余,参会的青年政治人还一同游览燕园,举办联欢会、进行风采展示等,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政治人的青春活力,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4月12日下午,论坛举行闭幕式,为期两天的2015中国青年政治人论坛圆满落幕。
此次论坛是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会在院党委领导、院团委指导下,举办的首个以国内高校公共管理类院系学生为主体的学术论坛。值此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考察北京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和《新青年》杂志创刊一百周年之际,论坛以“青年理想与时代责任”为主题,旨在培养当代中国青年政治人“天下为公,报国为怀”的家国情怀,在学术研讨和实践调研中提高青年政治人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致力于打造全面深刻的对话平台,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为中国优秀青年学子提供学习交流与成长提升的机会,促进国内不同高校公共管理类院系之间的合作,传播青年正能量,引导青年人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